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PPT呈現我國西北地區和東部地區不同的景觀圖,詢問學生為什么在同一緯度會出現不同的景觀?由此導入此課。
(二)新課講授
1.大屏幕呈現北半球理想大陸氣候帶和自然帶對照分布圖,學生思考:
(1)氣候類型是怎樣變化的?
(2)自然帶的分布有什么變化?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一同歸納總結。
(1)在中緯度地區,氣候類型變化是由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而自然帶的分布呈現出從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的分布規律。
2.什么因素主要影響這一規律的分布的呢?
學生思考得出:海陸分布的影響,即以水分變化為基礎。
教師引導并歸納得出經度分異規律的概念。
3.老師再在全球氣候分布圖上設計一條旅游路線(亞歐大陸西岸到內陸),沿途自然帶有規律變化,把學生分為四組,每組隨即選兩位同學當導游到黑板上按線路把老師提供的各自然帶景觀圖依次貼在黑板上,帶領同學們游玩各個地區景觀,看哪個組貼得又快又準。從活動中,引導學生總結經度地帶性的表現形式等,完成下面表格。
【答辯題目解析】
1.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主要受什么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主要受太陽輻射即溫度的影響。
2.在中緯度地區自然帶的分布有著怎樣的規律?
【參考答案】
在大陸的東岸、西岸和大陸內部各自形成了特定的組合。在東岸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與針闊混交林帶;西岸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大陸內部中部為亞熱帶和溫帶荒漠帶及兩側的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