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于5月18日-19日進行,下面考試吧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音樂面試真題”,請廣大考生參考使用。
1.《自由射手》選段《獵人合唱》
2. 《哈利路亞》 鑒賞課 彈唱女中聲部
3.《小神州》 欣賞加指揮加彈唱 c調
4.莫扎特 《你們可知道》
5.五線譜清明,教授起承轉合創作手法的教學過程,彈琴唱,指揮唱,板書
6.《落水天》 降b調 ,唱歌加指揮
7.《紅河谷》 合奏
8.《山在虛無縹緲間》清唱劇 長恨歌選段
9.《紫藤花》F調 五線譜二重唱 歌唱課
10.冼星海《酸棗刺》
11.《馬賽曲》
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音樂《洪湖水浪打浪》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提問學生對那些歌劇有所了解,并演唱其中的一個唱段。學生自由回答后進行表演。
2.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音樂積累量很豐富,順勢揭示課題《洪湖水浪打浪》。
(二)初步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學生聆聽完歌曲的感受是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給我們的第一感受是好聽,優美。
2.教師向學生簡單的介紹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師總結:《洪湖水浪打浪》是選自歌劇《洪湖赤衛隊》一個著名唱段,由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朱本和、楊會召等作詞。現在我們聽到的版本是女聲二重唱版的。
(三)探究學習
1.完整聆聽歌曲,并提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洪湖水浪打浪》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緒是抒情地。
2.教師引導學生完整朗讀歌曲的歌詞,并提問:從歌詞出發,歌曲表達一個怎樣的情感呢?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以抒情明快的格調、清新優美的旋律,表達出對家鄉和共產黨的贊美之情。
3.教師彈奏鋼琴伴奏,引導學生以“wu”為母音,帶著這種情感完整模唱歌曲的旋律部分。
4.教師播放歌劇《洪湖赤衛隊》片段,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歌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學生自由回答后,教師總結:《洪湖赤衛隊》1959年首演于武漢。描寫土地改革時期,洪湖根據地的一支赤衛隊在韓英、劉闖帶領下,同以洪霸天為代表的反動勢力進行英勇不屈的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故事。
歌劇洪湖赤衛隊的音樂,在吸收漢江平原一帶的民歌和天沔花鼓戲等音樂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成功的寫出了《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小曲好長口難開》《放下三棒鼓,扛起紅纓槍》等優秀唱段。
5.教師播放《洪湖赤衛隊》優秀唱段相關視頻,加深學生對此歌劇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1.教師請同學來扮演歌劇中的人物,來演歌劇中的一個片段,加深對歌劇的了解。
2.教師彈奏鋼琴伴奏,引導學生跟著鋼琴伴奏,嘗試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體現。
(五)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呼吁學生民族歌劇是我國音樂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多多了解民族歌劇,感受歌劇的魅力。
作業:課后布置開放性作業,課下搜集其他民族歌劇,下節課分享討論。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為什么選擇音樂老師?
【參考答案】
從個人來說,我學習的就是音樂專業,我能夠掌握較好的歌唱技能,作為音樂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自然流暢、富有表現力的歌唱技能尤為重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充滿激情的范唱帶領學生走進歌曲,體驗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面使學生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理解和}表現歌曲的情感,提升演唱效果。還會簡單的樂器。以鋼琴為例,音樂教師只有具備了基本的彈奏能力,能夠根據歌曲旋律、曲式風格與情緒要求,正確選擇和編配伴奏,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得更好、更精。當然,鋼琴彈奏能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廣大音樂教師還應了解并掌握其他樂器的基本性能和演奏方法,以保證音樂教學和音樂課外活動的順利開展。
我的性格也很適合做老師。我很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做事有耐心、有毅力,這些也都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我平時做事有較強的責任心。作為老師,擁有“責任心”尤為重要。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沒有強烈的責任感,無責任心,一切都無從談起。責任,是一種使命,責任心,是一種使命感,教師的責任心主要表現在教書育人上。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只有愛心還不夠,必須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愛心是基礎,而責任心則是驅使我們干好工作的動力。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二是對學生負責。三是要對學校負責。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
高中音樂《金蛇狂舞》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課前播放作品《金蛇狂舞》,學生跟隨《金蛇狂舞》熱鬧歡慶的音樂步入教室,上課后,教師將音樂音量逐漸放小,作為背景,提出問題:同學們,這段音樂會讓你們聯想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自主踴躍發言)
2.教師補充:這段作品非常的活潑熱鬧,會讓我們想到過年、聯歡會、節日等歡慶的場景,旋律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大家了解這首作品的名稱和作曲者嗎?(學生舉手發言)
3.教師總結:這部作品為《金蛇狂舞》,是聶耳所作一首非常有特色的民族管弦樂作品。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聶耳以及仔細聆聽這部作品。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初步聆聽,教師提問: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音樂表達一種節日賽龍舟的熱鬧、歡騰的情緒。
2.教師總結,介紹歌曲創作背景
(1)該作品是聶耳于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很好地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
(2)作品的作曲家是聶耳,原名聶守信,云南玉溪人。近代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家,被稱為“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聶耳沒有正規的音樂教育經歷,完全靠自學成才。聶耳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藝術遺產。聶耳自幼喜愛音樂,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特有的興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尤其是音樂聽覺和音樂記憶力方面,有些音樂一經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來,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號叫“耳朵先生”,后來索性他就更名為聶耳。在聶耳從事音樂創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間音樂、曲調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樂作品中都有民間音樂曲調的運用,比如《金蛇狂舞》。
(三)探究學習
1.欣賞作品
(1)再次播放《金蛇狂舞》,通過欣賞和觀察樂譜,學生嘗試分析作品,劃分樂段。
(2)教師補充總結。全曲由三段構成循環結構,樂譜上已經給我們標注了每段記號。樂曲有著活潑跳躍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它表現出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以鮮明的色彩,簡練的筆墨,勾畫了一幅生動的民間生活風俗畫面。
2.哼唱旋律
(1)教師彈奏鋼琴,學生哼唱樂譜。循環進行演唱,剛開始速度稍慢,第一遍過后速度逐漸加快,直到學生熟練作品旋律。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對唱游戲。第一組哼唱第一樂段樂譜,第二組哼唱第二樂段樂譜,第三樂段開始兩組交替演唱,每一組只哼。
(3)教師總結對唱過程中對答呼應的感覺,引導學生發現第三樂段越往后演唱每小節結構越短小,句幅逐層縮減,從而導出“螺螄結頂”的旋律發展手法。
3.有感情地演唱作品
教師彈奏,學生帶入感情演唱,注意歌曲節奏和情緒特點。
(四)鞏固提高
1.提問學生是否還了解聶耳的其他音樂創作。
2.教師總結,除了民族管弦樂曲《金蛇狂舞》,聶耳還創作有群眾歌曲《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勞動歌曲《碼頭工人歌》、抒情歌曲《梅娘曲》和兒童歌曲《賣報歌》等。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課后搜集聶耳其他的音樂作品,下節課我們以“人民革命音樂家”為主題召開一次音樂賞聽會,學生課下整理文本及音響資料,下節課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板書設計應具備哪些特點?
【參考答案】
首先,要具有知識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要具有實用性,突出課程重難點。
再者,要有美觀性,簡潔清晰,一目了然,還帶有一些創新。
2.解釋一下什么是螺螄結頂?
【參考答案】
所謂螺螄結頂是指將原有的樂句逐步緊縮,直至最后形成簡潔的頂端。
高中音樂《如歌的行板》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在課堂伊始播放樂曲,設問:同學們,我們剛才欣賞的是什么風格的音樂?(俄羅斯)教師追問:大家感覺俄羅斯音樂有什么特點呢?(充滿詩意、深情、寧靜、憂傷)
2.老師講解,1877年俄國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聽了柴可夫斯基的一部音樂作品后,竟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說:“已經接觸到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樂曲呢?以此帶領學生欣賞《如歌的行板》。
(二)初步感知
1.介紹作曲家,播放視頻資料,柴可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劇照。
柴可夫斯基,俄國作曲家,生于貴族家庭。他是一個善良、憂郁的音樂詩人,被奉為世界級音樂旋律大師,也是浪漫樂派代表之一。他動人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國音樂家,往往第一個就會想到他,可以說他是俄國民族音樂繼承者與西方音樂的汲取發揚者。他創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和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悲愴》等。
2.聆聽音樂《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紹。
1869年,青年柴可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一天忽然聽到窗外粉刷墻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動人的民歌,柴可夫斯基立即被這支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記錄下來,配上和聲,收進了他在這一年中編成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兩年以后,他在寫作《D大調弦樂四重奏》的時候,又用這首民歌作為第二樂章的主題,這第二樂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三)探究學習
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而成。樂曲的第一部分由三個樂段構成。
1.聆聽主題一
聆聽并設問:同學們,這段旋律給你怎樣的感覺?(旋律委婉,給人憂郁、沉思的印象,情緒十分壓抑。)
教師總結:第一樂段的旋律用變奏的手法重復了一遍,這就是第一主題,也就是《凡尼亞坐在沙發上》的民歌曲調,由四二拍與四三拍混合作成,但是過渡卻很自然、流暢。
2.聆聽主題二
聆聽并設問:同學們,從這兩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特別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樣的氣氛?(前一段帶有憂郁的情調,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緒則悲傷而不安。特別是大提琴撥奏的固定音型及兩個內聲部的切分音伴奏,猶如沉重的腳步聲和不斷的喘息聲,從而使憂郁不安的情緒更為鮮明地突顯出來。)
教師總結:第二樂段的旋律是第一樂段的變奏:此后,再重復第一樂段的內容。樂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題,由兩段旋律構成。
3.聆聽再現主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全班討論此曲的音樂特征和給大家心靈上的震撼。
4.教師總結:樂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它好像有說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解脫痛苦的方法。作品色彩憂郁、朦朧、暗淡,旋律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似訴說、似哭泣、似嘆息。這首《如歌的行板》,以輕吟低回、如泣如訴的琴聲傳達了沙俄時代專制統治下人民的悲慘生活與難言的苦楚,這就是讓列夫·托爾斯泰老淚縱橫,并說:“我已經接觸到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的原因。
5.重點聆聽第一主題音樂并學唱。
(四)拓展延伸
1.教師講解室內樂及其相關音樂知識,學生聆聽理解。
室內樂原指在客廳、房間內演奏的“家庭式”音樂,在室內樂作品中,弦樂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個聲部組成。
2.欣賞本課歌曲《夜曲》,并進行模唱,并提問:剛才大家演唱了部分俄羅斯民歌,那你們聽過這首歌曲嗎?
3.教師總結:歌曲《夜曲》是用《如歌的行板》第一主題音樂再填上歌詞而成。《夜曲》有很多填詞,大多數表現傷感的愛情內容。
4.教師引導學生跟音樂模唱,后糾正不準確的地方。
(五)小結作業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轉、凄美,體現了作者對人生艱辛的感悟,對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深切同情和無可奈何,一首音樂能讓我們感受如此深刻,帶給我們這么多震撼,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作業:課下搜集曲作者的相關介紹。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歌唱在高中鑒賞課教學環節中是否可以去掉?
【參考答案】
歌唱時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普通高中歌唱教學應在九年義務教育音樂教學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與發展。要注意培養、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審美意識規范自己的歌唱實踐,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華。
2.介紹一下強力集團。
【參考答案】
強力集團是一個作曲家集體,這個團體有五位作曲家,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爾斯基、鮑羅丁、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人們也稱他們為“五人團”,他們自稱為“新俄羅斯樂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