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音樂《紅河谷》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歌曲帶入創(chuàng)設情境,分別播放幾首歌曲的片段,猜歌曲的歌名并分別對應說出地區(qū)。
2.總結并引入新課:加拿大民歌——《紅河谷》。
(二)感知歌曲
1.播放歌曲《紅河谷》的錄音,熟悉歌曲的內容。并思考問題:
(1)歌曲所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2)歌曲的速度、節(jié)拍各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紅河谷》這首歌是流傳在北方紅河一帶的民歌,速度是中速,四四拍。它主要表現(xiàn)了移民北方紅河一帶的居民在這里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發(fā)展城市,最終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家園。它回顧了人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再次聆聽歌曲錄音,聽辨歌曲的結構。(劃分歌曲的樂段,兩部分)
(三)演奏實踐
1.老師彈奏主旋律,學生輕聲模唱或視唱。
2.在反復的演唱中,進一步了解主旋律結構特點、節(jié)奏和旋律特點。(有幾個樂句組成?典型節(jié)奏有哪些?樂句間的旋律有何特點?)(讓學生試著聽琴填詞唱第一樂段歌詞)
3.在唱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據(jù)旋律、節(jié)奏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谋憩F(xiàn)方法及進行有感情地演唱。
4.教師講解分聲部演奏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分聲部,通過哼唱-演奏-同時唱奏的方式,4人為一組,分組練習旋律。
(1)觀察第一小節(jié)和其他小節(jié)有什么不同?(弱起)
(2)講解弱起小節(jié)和空拍的演奏。
(3)自主學習的二、三、四聲部。
5.視唱歌曲旋律,對比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旋律異同。
6.在唱準旋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組合演奏歌曲。
7.表現(xiàn)歌曲,師評互評。
(1)分組演唱歌曲。
(2)競賽演奏歌曲。
(四)鞏固提升
1.為歌曲配上打擊節(jié)奏,并跟隨錄音進行演奏。
2.小組展示,互評。
(五)小結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樂曲《紅河谷》,感受了加拿大民歌的風格;課后希望大家能夠搜集加拿大其他民間歌曲,課下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作為一名音樂老師,當你在課堂上講授節(jié)奏等重點內容的時候,有兩名學生卻在交頭接耳。請談談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參考答案】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維持課堂紀律、保證學生們集中注意力聽課,尤其是學習課程的知識性重點內容,是我的基本職責。因此,面對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交頭接耳的狀況,我會立即思考解決辦法,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上,并保證他們能完整地學到我所講授的內容。我主要會采取課上示意、課下交流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課上示意。我會先將語調升高、暫停授課、眼神暗示、點名作答等方法提醒交頭接耳的兩位同學,維護好學生尊嚴。
其次,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結構,調整學生的注意力。我會合理安排音樂課教學時間,做到動靜結合,讓學生帶著興趣在有張有弛的氛圍中學習。
再次,課下交流。課余時間,我會以談心的方式,找該學生聊一聊。傾聽他對音樂課程內容講授的想法,檢驗他的學習效果。同時明確告訴他在音樂課堂上交頭接耳的不良影響,既耽誤自己聽課,又會對其他同學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識到自己上課交頭接耳是一個擾亂課程秩序的行為,并且自覺主動的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最后,在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多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多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表揚學生,使學生增強自信,發(fā)揮音樂潛能。
2.簡介一下《紅河谷》。
【參考答案】
《紅河谷》是流傳在北方紅河(地點有爭議)一帶的民歌,它主要表現(xiàn)了移民北方紅河一帶的居民在這里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發(fā)展城市,最終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家園。它回顧了人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紅河谷》這首歌是一首經典英文民歌。美國人相信這首歌來自1860年代的美國得克薩斯州(紅河),加拿大人則堅定地認為這首歌有北方色彩,明顯屬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紅河)。
高中音樂《巡邏兵》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巡邏兵的圖片,詢問同學知道他們的職業(yè)是什么嗎?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他們叫巡邏兵。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曲子呢,名字就叫《巡邏兵進行曲》,又叫《美國巡邏兵進行曲》《美國巡邏隊》。是一名美國陸軍士兵,名字叫米查姆,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并為自己是一名光榮的美國巡邏兵而感到自豪。于是他寫下了這首流芳百世著名的《巡邏兵進行曲》。引入課題——《巡邏兵進行曲》。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巡邏兵進行曲》,并設問:這首樂曲的速度及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通過聆聽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稍快且很有節(jié)奏感。
2.教師再次播放樂曲,并設問:大家認為樂曲通過怎樣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巡邏兵的特色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規(guī)整的節(jié)奏以及很有推進感的旋律發(fā)展。
3.通過播放其他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軍隊進行曲》等其他約3首進行曲,引導同學探索不同進行曲之間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
4.欣賞完后,學生以4人一組進行對樂曲的對比分析討論,并給出自己的答案。
5.教師總結:不同的進行曲由于風格以及表現(xiàn)內容的不同情緒及速度是稍有區(qū)別的,但相同點在于它們的節(jié)奏型以及旋律的推動感,較多都使用2/4拍、4/4拍,這是由于樂曲的性質決定的,因為進行曲一般用于統(tǒng)一步伐。
(三)深入賞析
1.通過播放其他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軍隊進行曲》等其他約3首進行曲,引導同學探索不同進行曲之間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
2.欣賞完后,學生以4人一組進行對樂曲的對比分析討論,并給出自己的答案。
3.教師總結:不同的進行曲由于風格以及表現(xiàn)內容的不同,情緒及速度是稍有區(qū)別的,但相同點在于它們的節(jié)奏型以及旋律的推動感,較多都使用2/4拍、4/4拍,這是由于樂曲的性質決定的,因為進行曲一般用于統(tǒng)一步伐。
4.明確樂曲的主要特色后,進行復聽,教師設問:這首樂曲中都出現(xiàn)了哪些樂器?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主要由小軍鼓以及管弦樂器組成。
5.教師設問:這些樂器在樂曲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師點名請同學進行回答,并給出評價。
教師總結:小軍鼓的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戰(zhàn)斗的氣氛,使進行曲的特征更為突出了。而管弦樂器的主題旋律演奏則使樂曲充滿了一種輕松活潑的氣氛,表現(xiàn)了巡邏兵隊列輕捷的步伐。
6.再次聆聽樂曲,帶入剛才的思考問題進行完整聽賞。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引導學生使用2/4拍及4/4拍進行曲片段的創(chuàng)編。
2.教師請3位同學展示(可使用鋼琴彈奏或唱曲譜的方式)自己所創(chuàng)編的旋律。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對《巡邏兵進行曲》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賞析,了解了樂曲的背景故事以及豐富的內涵,那我們課后可以自行去尋找一些應用于不同場合的樂曲體裁,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簡單分析一下這首樂曲。
【參考答案】
《巡邏兵進行曲》這首樂曲是由小軍鼓、管弦樂共同演奏的一首樂曲,音樂首先奏出模擬小軍鼓聲響的引子,緊接著呈現(xiàn)主題A,節(jié)奏明快,布滿輕松活潑的氣氛,表現(xiàn)了巡邏兵隊列輕捷的步伐。隨后呈示主題B堅定有力,如同一首眾人齊唱的青年歌曲,與主題A形成對比。接著旋律又轉為輕快,最后用與主題A相似的樂句結束。為了表現(xiàn)巡邏兵隊伍由近而遠的動態(tài),演奏最后一段時通常逐漸減弱音量,用隱約可聞的鼓聲和樂聲,來表現(xiàn)巡邏兵隊伍越走越遠。
2.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鑒賞樂曲,提升同學們對不同軍人團體的敬佩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分析、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的方式,加深對樂曲的了解。
知識與技能:能夠辨析樂曲中出現(xiàn)的不同樂曲并使用2/4拍、4/4拍的節(jié)奏進行旋律片段創(chuàng)編。
高中音樂《亞洲雄風》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的視頻(背景音樂為《亞洲雄風》),并提問同學畫面中所展示的內容,是否了解相關的背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1990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大家聽到的背景宣傳曲名叫《亞洲雄風》,今天我們將學習本首充滿著雄壯的力量以及使人情緒振奮的流行樂曲。引入課題——《亞洲雄風》。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教師設問:通過聆聽第一遍樂曲的旋律,你體會到了怎樣的一種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的旋律非常有力,所以體會到一種力量感、自信的感覺。
2.教師講解關于樂曲的背景知識:《亞洲雄風》這首曲子是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的宣傳曲,雖說未作為主題曲出現(xiàn),但這首曲子卻成為了在此之后流傳最廣、傳唱度最高的一首樂曲。作曲者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徐沛東,作詞者是張藜,且本首曲子是徐沛東先譜好了曲之后,張藜再進行的填詞。那么對于本首樂曲的歌詞,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行一次非常有趣的活動來體會它的美妙。
(三)深入賞析
1.復聽樂曲,教師設問:你認為本首樂曲的旋律以及歌詞的特點在哪里,為這首樂曲的情緒渲染起到了什么作用?同學小組之間可以討論一下再做回答。
2.播放樂曲并留出3分鐘討論時間,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發(fā)言,教師點評并總結:在主題旋律的部分,需要強調的字都出現(xiàn)在每小節(jié)的強拍上,例如
,且第二小節(jié)空拍的出現(xiàn),也使旋律的發(fā)展更干凈利落,都對增強旋律的力量感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
3.教師繼續(xù)引導同學思考:通過樂曲的聽賞、學唱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樂曲的基本內容,那么對于本首歌曲更深層次所能傳遞出來的一種對于民族、對于國家甚至說對于世界的一種情感高度,同學們有著怎樣的體會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以“亞洲”為切入點,通過節(jié)拍強弱的控制、歌詞中對于景物的描寫,都傳遞出一種非常強烈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團結奮進的精神,鼓舞人心、振奮人心,恰到好處地契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4.學生以4人為一組,進行歌詞的練習朗誦環(huán)節(jié),可以集體朗誦或分句朗誦等多種形式自由進行展示。
5.選出3組進行展示,學生間互相點評,教師進行指導并點評。
6.再次復聽樂曲,學生跟著音頻小聲哼唱,熟悉旋律。
7.教師彈琴帶領同學進行旋律的學習演唱,期間指導學生注意樂曲強弱的控制。
8.教師彈琴,同學完整并有感情地演唱樂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同學對于該曲的旋律進行填詞。
2.挑選3位同學進行分享,同學互相點評。
3.教師點評并總結。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通過對《亞洲雄風》的學習,學會了演唱本曲,并且還了解了相關的背景知識,體會到了作為亞洲兒女的一種自豪感和幸福感,那么類似于這樣流傳度非常高的鼓舞人心的曲子我們平時一定還有很多的素材,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些下堂課我們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簡單拓展一下作曲者及本曲的知識。
【參考答案】
徐沛東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我熱戀的故鄉(xiāng)》《苦樂年華》《大地飛歌》《愛我中華》等,關于對于《亞洲雄風》的創(chuàng)作,據(jù)說當時他是先有了旋律的靈感,然后便在鋼琴上彈了出來,接下來便有了初始的曲譜,后又請朋友張藜對于該曲進行填詞,最終便有了《亞洲雄風》這首樂曲。
2.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鑒賞、學唱該曲,帶領同學們感受一首團結奮進、鼓舞人心的情緒,并提升民族自豪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學唱和填詞的方法,加深對于樂曲及歌詞內容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分析歌曲并學會演唱該曲。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