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獲取圖像—用掃描儀掃描圖像》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2019年5月18日江西南昌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獲取圖像—用掃描儀掃描圖像
2.內容:
了解掃描儀基本使用方法,并用掃描儀獲取電子版圖片。
3.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學期間需要其他輔助教學工具,進行演示即可。
(2)要組織適當的教學活動,設置學生動手環節。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答辯題目
1.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什么。
2.如何選擇合適的分辨率?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在多媒體展示一些美麗的校園風光圖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圖片,設問這些圖片是怎么得來的?學生會回答:數碼相機拍照,手機拍的,網上下載的。教師總結:同學說的不全對,還有一些圖片是老師用掃描儀掃出來的。同學們知道掃描儀怎么掃描圖片嗎?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用掃描儀掃描圖片。
——引入新課——用掃描儀掃描圖片
(二)師生合作,分析任務
教師進行演示掃描儀與計算機的連接,打開掃描儀的蓋子時向同學們強調應輕開輕關。
任務一:掃描儀的基本操作
老師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并總結步驟:
、俅蜷_掃描儀的蓋子,把需要掃描的照片正面朝下放在掃描儀的玻璃上,把照片正面的右上角與掃描儀玻璃板的左上角對齊。
、诖蜷_一種圖像處理軟件,例如,執行“開始—程序—附件—圖像處理”命令,打開“圖像”窗口。
、蹐绦小拔募@取圖像(或導入)”命令,打開掃描窗口。
、茉凇吧誓J健边x擇框中選定“顏色”,在“輸出分辨率”選擇框中選定分辨率,如“400”DIP。
、輪螕簟盀g覽”按鈕,掃描儀開始預掃圖片。片刻后原稿畫面就會顯示在窗口的瀏覽區中。
、尥蟿犹摼框,適當調整掃描范圍后單擊“掃描”按鈕,開始掃描照片。
、叽翱谥酗@示出掃描的圖像時,把圖像文件保存起來。
學生演示時,發現并未呈現的電子版圖像。根據這一情況,教師進行指導:“這位同學和老師掃描的圖片是一樣的,為什么電腦呈現圖像呢?哪個步驟出現錯誤了?剛剛在老師演示的時候,強調照片一定要正面朝下并把照片放正。那現在你再來修改下。”學生自己改正,成功顯示電子版圖像,老師給予鼓勵。
任務二:區分分辨率
教師提問:“大家仔細觀察下,這位同學掃描的照片和老師掃描出來的照片圖像的清晰度和顏色都是不一樣的。都是同樣的照片,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別呢?”
有的同學說顏色選的不對,有的學生說分辨率太大,有的還說分辨率太小。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意見各不相同,現在同桌之間進行5分鐘討論,探究用不同的顏色模式和分辨率掃描同一幅照片時,比較圖像效果,并填寫書上表格,之后由代表進行回答。
最后請學生派代表表達看法:“我組選用的是300分辨率和彩色模式比選用400分辨率和彩色模式的圖片效果清晰度差些。我組選用的是黑白模式,顯示出的圖像就是黑白的!
教師總結:“同學們討論的都很棒,根據現象哪位同學可以能幫老師總結下分辨率和顏色模式對圖片有什么影響!
學生歸納后得出:分辨率越小,圖片的清晰度就越小;用不同的顏色模式,顯示出的圖片也不同。
教師總結:這位同學的歸納能力很好,所以說,我們在用掃描儀掃描圖片的時候要合理選擇掃描儀的分辨率和顏色,這樣才能讓我們電子版的圖片更加清晰。
(三)鞏固提高
四人前后為一組進行操作,教師下場巡視并指導。小組展示掃描的圖片,其他小組進行評價。
(四)小結作業
1.簡單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點。
2.請同學們挑選自己喜歡電子版照片帶過來掃描,下節課與同學們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掃描圖像
一、掃描儀 基本操作
二、分辨率 顏色模式
【答辯題目及解析】
1.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能夠說出電子版圖像與掃描儀的分辨率和顏色模式的關系,會使用掃描儀獲取圖像。
通過小組討論的過程,提高總結歸納能力。
通過學生的演示,對掃描儀使用更加深刻,并將本節課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2.如何選擇合適的分辨率?
【參考答案】
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顯示的分辨率。屏幕分辨率確定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多少信息的設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來衡量。屏幕分辨率低時(例如 640 x 48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少,但尺寸比較大。屏幕分辨率高時(例如 1600 x 120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多,但尺寸比較小。
顯示分辨率就是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個數,分辨率160×128的意思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數為160個,垂直方向像素數128個。屏幕尺寸一樣的情況下,分辨率越高,顯示效果就越精細和細膩。
高中信息技術《計算機病毒及防御》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2019年5月18日甘肅蘭州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計算機病毒及防御
2.內容:
1.什么是計算機病毒
我們把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資料,并能自我復制、傳播的程序,都歸到“計算機病毒”的范疇之中。計算機病毒也被稱為“有害代碼”。我國在1994年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的第二十八條中,對計算機病毒作了明確的定義: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人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交流:
(1)每3~5人為一小組,談談自己或身邊發生過的因計算機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將結果填寫在表6-3中。
表6-3計算機病毒引發故障情況分析表
(2)分析計算機病毒有什么樣的特征,將討論的結果寫下來。
2.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本質是一種特殊的程序。在圖中列出了計算機病毒的一些特點。
3.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任務:每3~5人為一小組,從下列活動項目中選擇一項或幾項開展活動,然后進行交流,總結出采用什么方法、措施才能切實有效地防治計算機病毒。
活動1:查找目前國內外比較有名的殺毒軟件。
活動2:上網查找與計算機病毒有關的網站,列舉你所知道的近年來傳播范圍較廣、造成危害較大的計算機病毒,以及對該病毒的防治方法。
活動3:在一臺計算機上安裝一種殺毒軟件,學會及時更新病毒庫,并利用安裝好的防病毒軟件對計算機進行掃描,查看有沒有中毒,并列出病毒的名稱和處理方法。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2)配合講解進行必要的板書設計。
(3)試講過程中涉及操作,進行演示即可。
答辯題目1.如何檢測計算機是否感染了病毒。
2.請簡述什么是防火墻?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案例:1999年4月26日上午,在公司的辦公室里,小王嚷著:“我的機器怎么死機了。”沒辦法,只好重新啟動計算機,卻發現顯示器屏幕突然變成刺眼的藍底的警告信息,然后又死機了。她著急得不得了,計算機里存放著很多重要的文件,而且還有好多事情等著利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呢。不一會兒,一些同事的計算機也出現了同樣的甚至更為嚴重的問題。這時,能夠上網的同事傳出了壞消息,在一個網站有一則新聞報道稱全世界已有數以萬計的計算機雜瘓了,罪魁禍首是一個新的計算機病毒——CIH病毒。這一次CIH病毒的爆發,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教師:“從上面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病毒的發作往往很突然,而且計算機病毒有著很大的危害,它會破壞我們的計算機,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那什么是計算機病毒呢?我們又該如何防護?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能獲得答案!
——引入新課——計算機病毒及防御。
(二)新知探究
任務一:認識計算機病毒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我們把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資料,并能自我復制、傳播的程序,都歸到“計算機病毒”的范疇之中。計算機病毒也被稱為“有害代碼”。我國在1994年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的第二十八條中,對計算機病毒作了明確的定義: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人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之后請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談談自己或身邊發生過的因計算機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將討論的結果寫下來。
任務二:掌握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教師通過PPT將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展示出來,并且結合具體例子將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分別說明,學生結合老師的講解以及生活中的實際經歷將其特點理解并掌握。
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特點有:非授權可執行性,隱藏性,傳染性,潛伏性,破壞性,表現性,可出發性。
(三)鞏固提高
任務三: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
以3-5人為一小組,進行交流,總結出采用什么方法、措施才能切實有效地防治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越來越大,方式多種多樣。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在不斷建立和完善針對計算機病毒的法律法規,以打擊有意制造和擴散計算機病毒的行為。同時各國還加強預防計算機病毒的技術研究,開發預防計算機病毒的軟件和其他產品,盡可能減少計算機病毒帶來的危害。在日常信息活動中,我們應注意做到下面幾點:
(1)認識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及危害性,不要隨便復制和使用盜版及來歷不明的軟件,以杜絕計算機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
(2)定期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病毒檢查?衫糜嬎銠C病毒檢測程序進行檢測。
(3)對數據文件進行備份。在計算機系統運行中,及時復制一份資料副本,當計算機系統受病毒破壞時,啟用備份。
(4)當發現計算機系統受到計算機病毒侵害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毒,對計算機系統進行修復;如損失了重要的資料,應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處理,盡可能保護有關資料。
(5)關注各種媒體如報紙、電視臺、防病毒網站提供的最新病毒報告和病毒發作預告,及時做好預防病毒的工作。
(四)小結作業
1.老師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一起簡單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點。
2.請學生回去查看自己家里的計算機上的殺毒軟件,并且查閱資料殺毒軟件的工作原理。
【板書設計】
計算機病毒及防御
一、認識計算機病毒
二、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三、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答辯題目及解析】
1.如何檢測計算機是否感染了病毒。
【參考答案】
(1)計算機的啟動速度較慢且無故自動重啟;工作中機器出現無故死機現象;
(2)桌面上的圖標發生了變化;
(3)桌面上出現了異,F象:奇怪的提示信息,特殊的字符等;
(4)在運行某一正常的應用軟件時,系統經常報告內存不足;
(5)文件中的數據被篡改或丟失;
(6)音箱無故發生奇怪聲音;
(7)系統不能識別存在的硬盤,標題欄。
2.請簡述什么是防火墻?
【參考答案】
防火墻是用一個或一組網絡設備(計算機系統或路由器等),在兩個或多個網絡間加強訪問控制,以保護一個網絡不受來自另一個網絡攻擊的安全技術。
防火墻是一個或一組網絡設備,架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網絡之間,用來加強訪問控制,免得一個網絡受到來自另一個網絡的攻擊。
高中信息技術《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2019年5月18日河南鄭州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信息的基本特征
2.內容:
信息在人類社會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那么,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對人類活動又產生了何種影響呢?
任務:認真閱讀以下幾個例子,探討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例1:通過衛星電視,世界各地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觀賞到精彩紛呈的奧運會節目。
例2:某公司為了提高銷售人員的推銷策略和銷售技巧,希望業務人員能夠把各自在銷售實踐中的經驗和技巧貢獻出來讓大家分享,便特別設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銷售方案評獎,激勵銷售人員。
例3:國外某家超市的計算機自動收款系 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一邊照看孩子一邊觀看足球一邊喝啤酒,致使啤酒與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這家商場干脆把啤酒與尿布擺到一起,讓顧客順手就能拿到,大大促進了銷售。
例4:李明很喜歡下象棋。一天,他在網站上看到一則有關“象棋比賽”的通知,可賽事早已結束了。
例5:《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中,周瑜用計令前來勸降的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曹操閱畢此書,即將兩人斬首示眾,致使曹軍損失了通曉水性的將領,最后落敗。
交流:結合上述例子,談談信息有哪些特征,同學間相互交換看法。
通過大量的事例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1)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通過書籍報刊,我們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想和經驗;借助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我們可以了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事情。
(2)共享性。信息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在不同個體或群體間共享。信息交流與實物交流有本質上的不同:實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如同兩個人交換手中的一個蘋果,每人手中還是一個蘋果;而信息交流則不然,兩個人交換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擁有了兩份信息。
(3)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各種信息必須依附一定的載體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并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存儲。信息如果經過人的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4)價值相對性。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具有相應的使用價值,它能夠滿足人們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對信息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它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原有效用,成為歷史記錄。
(6)真偽性。人們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對事物的真實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偽性。產生偽信息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出于某種目的,被人故意采用竄改、捏造、欺騙、夸大等手段人為制造偽信息;有些是由于人們在認識能力或表達能力上的不足導致;有些則是傳遞過程中的失誤造成。因而,對信息需要鑒別其真偽性。
練習:討論人們是如何利用信息解決生活、學習和生產的常見問題。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2)配合講解進行必要的板書設計。
(3)試講過程中涉及操作,進行演示即可。
答辯題目
1.信息的媒體有多種形式,請簡單闡述并舉例說明?
2.信息載體依附性的特點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信息在人類社會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那么,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對人類活動又產生了何種影響呢?
(二)新知探究
任務:認真閱讀以下幾個例子,探討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例1:通過衛星電視,世界各地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觀賞到精彩紛呈的奧運會節目。
例2:某公司為了提高銷售人員的推銷策略和銷售技巧,希望業務人員能夠把各自在銷售實踐中的經驗和技巧貢獻出來讓大家分享,便特別設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銷售方案評獎,激勵銷售人員。
例3:國外某家超市的計算機自動收款系 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一邊照看孩子一邊觀看足球一邊喝啤酒,致使啤酒與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這家商場干脆把啤酒與尿布擺到一起,讓顧客順手就能拿到,大大促進了銷售。
例4:李明很喜歡下象棋。一天,他在網站上看到一則有關“象棋比賽”的通知,可賽事早已結束了。
例5:《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中,周瑜用計令前來勸降的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曹操閱畢此書,即將兩人斬首示眾,致使曹軍損失了通曉水性的將領,最后落敗。
交流:結合上述例子,談談信息有哪些特征,同學間相互交換看法。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最后教師給出完整的總結:
通過大量的事例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1)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通過書籍報刊,我們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想和經驗;借助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我們可以了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事情。
(2)共享性。信息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在不同個體或群體間共享。信息交流與實物交流有本質上的不同:實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如同兩個人交換手中的一個蘋果,每人手中還是一個蘋果;而信息交流則不然,兩個人交換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擁有了兩份信息。
(3)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各種信息必須依附一定的載體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并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存儲。信息如果經過人的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4)價值相對性。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具有相應的使用價值,它能夠滿足人們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對信息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它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原有效用,成為歷史記錄。
(6)真偽性。人們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對事物的真實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偽性。產生偽信息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出于某種目的,被人故意采用竄改、捏造、欺騙、夸大等手段人為制造偽信息;有些是由于人們在認識能力或表達能力上的不足導致;有些則是傳遞過程中的失誤造成。因而,對信息需要鑒別其真偽性。
(三)鞏固提高
根據所學的內容,從諺語、歇后語中討論信息的某一特征。如:一傳十十傳百,信息的傳遞性;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信息的共享性。
(四)小結作業
1.老師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一起簡單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點。
2.討論人們是如何利用信息解決生活、學習和生產的常見問題?
【板書設計】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特征:傳遞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處理性、
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
【答辯題目及解析】
1.信息的媒體有多種形式,請簡單闡述并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信息的媒體主要分為以下五類:
感覺媒體: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就能感覺到的媒體,如: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視和動畫等。
表示媒體:是為了加工處理和傳輸感覺媒體而人為研究、構造出來的一種媒體,它有各種編碼方式,如:文字編碼、圖像編碼和聲音編碼等。
表現媒體:是指進行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媒體,如:鍵盤、鼠標、掃描儀、話筒和攝像機等輸入媒體,以及顯示器、打印機和揚聲器等輸出媒體。
存儲媒體:是指用于存儲感覺媒體和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紙張、膠卷、唱片、磁帶和軟盤、硬盤、光盤、U盤等。
傳輸媒體:是指用于傳輸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電纜和光纜等。
2.信息載體依附性的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1)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載體。
(2)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體。
(3)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儲、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