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資格證語文面試真題:愛蓮說
1.題目:愛蓮說
2.內容: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基本要求:
(1)點明本文的寫作手法。
(2)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實踐。
(3)根據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
參考解析:
(一)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語:同學們喜歡花草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引出蓮花)
過渡語:蓮花,也是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的鐘愛之物!昂娠L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等等,這些詩句可謂寫盡了六月蓮花盛開之態。而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宋代文人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鐘!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之際,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悠遠,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這篇千古佳作——《愛蓮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這篇文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2.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疏通文意。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通課文,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有獨特見解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根據注解翻譯一下大致內容。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總結: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師總結: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通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歸納主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總結: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四)遷移拓展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嘗試背誦課文。
(五)作業小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作業: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采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板書設計】略
相關推薦:
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認定時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