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填空題;名詞解釋 |
第 6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義務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本法。”這規定了《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發展基礎教育。基礎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學教育,它是一個奠定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基礎教育的狀況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
第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第三,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答案要點】
(1)教學擔負著傳遞人類知識成果,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使命。
(2)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3)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
3.【答案要點】教學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4.【答案要點】
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分為學期計劃月或周計劃以及具體的活動計劃。學期計劃比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基本情況。
第二,班級工作的內容、要求和措施。
第三,本學期的主要活動與安排。
5.【答案要點】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是: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特點。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規律。整個近現代社會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社會生產、社會政治發展進步使然。
(1)社會生產、社會經濟的發展客觀要求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現代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取決于生產過程中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程度,取決于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適合生產過程的需要。教育要適應社會生產力的需要。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就能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水平。
(2)社會政治也需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改造舊社會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改造,不但包括對抗資本主義對工人后代的摧殘,而且也包括改造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消滅舊分工以及舊的傳統思想意識。在社會主義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改造知識分子世界觀的需要。
(3)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也需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可以促進人的智力與體力的發展,亦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和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生產實際的能力。
2.【答案要點】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主要體現在: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