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填空題;名詞解釋 |
第 6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五、簡答題
1.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第一,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
第二,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于動作經驗,不同屬于認知經驗的知識。第三,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2.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最后,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
3.高創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個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
(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
(4)喜歡幻想;
(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6)具有獨立性。
4.(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3)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5.正確的學生觀是指對學生有一個科學而客觀的看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正確認識學生的向師性和獨立性。既要珍惜學生的向師性,又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建立教學相長、尊師愛生的師生關系。
(2)正確認識學生的能動性和可塑性。既不能忽略學生內心的感受和積極探索的欲望,也不能忽略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這是激勵學生成長進步的根本動力,是教師留給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教師正確的學生觀的核心內容。
(3)正確認識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發展潛力。要側重于從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個別差異,從提高基本素質的角度為學生創造全面發展的機會,這是教師樹立正確學生觀的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可以利用感知的基本規律,采用如下途徑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一般而言,模象直觀的教學效果優于實物直觀。但是,這一結論只限于知識的初級學習階段。在具體的教學中,先進行模象直觀,在獲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進行實物直觀,比一開始就進行實物直觀的學習效果要好。
(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為了增強直觀的效果,必須加強詞與形象的結合。在形象直觀過程中,首先,要加強言語的指導,明確觀察目標,提示合理的觀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觀結果應以確切的語詞加以表述,以檢驗直觀效果并使對象的各組成要素進行分化;再次,應依據教學任務,選擇合理的詞語與形象的結合方式,采用何種方式應視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而定。
(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要想在直觀過程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必須注意和觀察直觀對象。而要有效地觀察直觀對象,必須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的知覺過程。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一切科學實驗、科學的新發現、新規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確、系統的觀察基礎之上的。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消極被動的直觀方式。
2.【答案要點】
(1)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
(2)同時又把成敗原因主要歸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
(3)歸因理論是從結果來闡述行為動機的。其作用表現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系;
②有助于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
(4)在教學中,運用歸因理論了解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