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21、運用說服時要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確目的性
B.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C.注意時機
D.以誠待人
E.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2、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有( )。
A.凱興斯坦納
B.盧梭
C.福祿貝爾
D.小原國芳
E.裴斯泰洛齊
23、課堂教學中有交流傳遞可分為( )。
A.提問方式
B.程序學習方式
C.小組學習方式
D.研究方式
E.討論方式
24、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 )。
A.廢科舉、興學校
B.《欽定學堂章程》頒布
C.《奏定學堂章程》頒布
D.壬戌學制頒布
E.六三三制的實行
25、墨家認為,對獲得知識的理解主要有三種途徑( )。
A.熟知
B.親知
C.聞知
D.說知
E.見知
26、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包括制定( )。
A.學期教學進度計劃
B.教學研究計劃
C.課題計劃
D.教具制作計劃
E.課時計劃
27、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為( )。
A.教學目標
B.教學計劃
C.教學大綱
D.教科書
E.教學方法
28、 “課程是經驗”的觀點具有的特點是( )。
A.強調學習者是課程的主體及能動性
B.突出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C.課程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和設計
D.課程聯系學習者個人的經驗
E.課程外在于學習者,凌駕于學習者之上
29、以下關于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正確的說法是( )。
A.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可能是消極的
B.人接受環境的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
C.人的發展完全由環境決定
D.環境為個體發展提供外在條件
E.環境對人的發展沒有影響
30、教學目標的特征有( )。
A.具有可操作指標體系
B.體現學生學習行為及其變化
C.體現教師思維活動的規律性
D.具有靈活性
E.反映教學方式的科學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