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不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20分)
1、 “性善論”和“性惡論”所反映的觀點都是( )。
A.教育萬能論
B.環境決定論
C.多因素作用論
D.遺傳決定論
2、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學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盧梭
D.杜威
3、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
A.盧梭
B.裴斯泰洛齊
C.洛克
D.夸美紐斯
4、下列關于智育與教學的關系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教學是智育的主要途徑
B.智育是教學要完成的任務
C.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
D.教學就是智育
5、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 )原則。
A.直觀性
B.啟發性
C.鞏固性
D.循序漸進
6、課的類型是指根據( )劃分課的種類。
A.教學規律
B.教學內容
C.教學原則
D.教學任務
7、目標評價模式最為關鍵的步驟是( )。
A.確定方法
B.確定目標
C.確定內容
D.確定標準
8、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出自( )。
A.《論語》
B.《春秋》
C.《學記》
D.《師說》
9、確定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是( )。
A.哲學觀念
B.人性假設
C.理想人格
D.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
10、下列屬于道德討論中“引入提問”的策略是( )。
A.升華性問題
B.突出道德爭端
C.澄清與總結
D.突出相鄰階段的論點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