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教育心理學的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l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2.A 【解析】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學習水平由低級到高級,把學習分為B類:信號學習;刺激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結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或原理學習;解決問題學習。信號學習即是經典性條件作用,指對某種信號做出某種反應。
3.C 【解析】小學階段屬于具體運算階段,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能憑借具體事物或表象進行邏輯思維運算,并在后期向抽象思維過渡。
4.B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一個人對能成功地執行任何特定行動任務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換句話說,自我效能感指個體能成功地執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為的信念。
5.B 【解析】遺傳決定論的創始人是高爾頓,他認為認知發展由先天的遺傳基因所決定,人的發展過程都是這些內在遺傳因素自我展開的過程,環境的作用僅在于引發、促進或延緩這種過程的實現。、
6.B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差異性是指在每個階段內,每個兒童的發展并不是完全一樣的,在他們發展過程中,常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
7.C 【解析】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8.A 【解析】在品德培養的方法中,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明辨是非、形成正確觀點的一種工作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提供正面的論據更易于使他們接受。
9.B 【解析】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納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人的智力應該是一個度量他的解題能力的指標,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8個范疇。
10.A 【解析】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是先快后慢。
11.B 【解析】系統脫敏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焦慮、恐懼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如果一個刺激所引起的焦慮或恐怖狀態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圍之內,經過多次反復的呈現,他便不再會對該刺激感到焦慮和恐怖,此時,就進行下一步的深層次刺激,進而逐步消除恐懼,治療目標也就達到了。這就是系統脫敏法的治療原理。
12.A 【解析】無意想象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沒作任何努力,常常是在意識減弱時,在某種刺激下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頭腦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形象。它常由客觀事物的某些外形特征所引起。
13.D 【解析】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是學習者主動的制訂而不是被動的制訂。
14.A 【解析】安德森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
15.D 【解析】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服從是個體在社會要求、群體規范或他人意志的壓力下,被迫產生的符合他人或規范要求的行為。
二、填空題
16.教學環境 17.遺傳 18.外顯學習 19.關鍵期 20.強化 21.識字 22.道德信念 23.組織策略 24.一致性的分離25.心理評估
三、名詞解釋
26.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的心理變化。
27.遺傳因素也叫遺傳素質,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遺傳的生理特點,是人的發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條件。
28.意義學習是將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學者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29.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30.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
四、簡答題
31.【答案要點】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具體有:
(1)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32.【答案要點】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識最原始的形態。兒童在1歲末就開始將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對象區分開來,把自己和自己的動作區分開來,并在與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體特征和活動能力來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評價。生理自我在3歲左右基本成熟。
(2)社會自我。兒童在3歲以后,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他們從輕信成人的評價逐漸過渡到自我獨立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原則性、批判性正在迅速發展,對道德行為的判斷能力也逐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從對具體行為的評價發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評價。但他們的自我評價通常不涉及個人的內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調節控制能力也較差,常出現言行不一的現象。社會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開始形成和發展的。青年開始形成自覺地按照一定的行動目標和社會準則來評價自己的心理品質和能力。通過對自我的發現,產生獨立的愿望,了解未來對自己的重要意義。自我評價越來越客觀、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會道德性,且在此基礎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的目標。
33.【答案要點】資源管理策略包括:(1)學習時間管理。
(2)學習環境的設置。
(3)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
(4)學習工具的利用。
(5)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34.【答案要點】人的發展是指人類個體從出生到成年經衰老至死亡的身心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具體指人作為生命個體從出生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增加而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過程。生理方面,包括人的各種組織器官和神經系統的發展及其機能的成熟;心理方面,包括各種心理(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的發展,也包括個性的形成。
35.【答案要點】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其學習內容分為三個方面:(1)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2)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的發展。(3)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五、論述題
36.【答案要點】(1)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在學習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和使用有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學習的規則、方法、技巧以及調節監控的方式等。簡言之,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
(2)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
、僬J知策略: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谠J知策略:計劃策略;監視策略;調節策略。
、圪Y源管理策略。
(3)影響掌握學習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內部因素: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者的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等。
外部因素:教師的教學模式、學習策略的教學方式等。
(4)促進學習策略教學的有效措施包括:
、俅_定學習策略;
②科學教授學習策略;
、厶峁┰J知指導;
、茇S富與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