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在皮亞杰關于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理論中,2~4歲兒童的思維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提出“結構主義”學說并倡導“發現學習”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贊科夫
B.蘇霍姆林斯基
C.皮亞杰
D.布魯納
3.生物教師利用幻燈或視頻資料,可以觀察到動植物的緩慢生長過程,這種直觀的手段是(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語言直觀
D.虛擬直觀
4.一位心理學家曾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不論他們的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其中任何一個人都能被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這種觀點過于低估了下列哪種因素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教師
5.學生已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再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知識,這種學習屬于( )。
A.符號學習
B.上位學習
C.下位學習
D.并列學習
6.兒童年齡特征的穩定性和可變性都是( )。
A.絕對的
B.相對的
C.恒定的
D.本質
7.一般來說,兒童身心發展呈現出先頭部后軀干和四肢,先發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發展小肌肉小骨骼,這一現象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8.美國心理學家賈德在學習遷移理論中,提出( )。
A.經驗類化說
B.關系轉換說
C.共同要素說
D.認知結構論
9.認為學習個體的理解過程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理論是( )。
A.認知發現理論
B.認知同化理論
C.認知建構理論
D.頓悟學習理論
10.某語文老師在上課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經常用歌謠、口訣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韻和節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編成歌謠,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閱讀理解策略
11.在維納的歸因理論中,下列屬于內部的、不可控的、穩定的因素是( )。
A.努力
B.能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12.教育心理學家根據教師在不同時期關注的焦點問題的不同,將教師成長分為三個階段,一般來說,新教師最關注的問題是( )。
A.教學情境有關問題
B.自我生存有關問題
C.學生發展有關問題
D.自我實現有關問題
13.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懂得自己行為和周圍事物的關系,形成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 )的一種形式。
A.自我控制
B.自我意識
C.自我體驗
D.道德品質
14.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這種教學評價屬于( )。
A.總結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標準參照評價
15.以詞匯、實物、圖片、圖表、圖形等為內容的學習屬于( )。
A.概念學習
B.命題學習
C.符號學習
D.并列結構學習
二、填空題(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的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本大題共15個空,每空1分。共15分)
16.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17.現代的遷移理論強調______在遷移中的作用。
1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認知階段、______、自動化階段。
19.沉思型認知方式的特點是反應慢、______。
20.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二是通過______提高在職教師。
21.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______以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2.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______法,是對品德發展的手段。
23.元認知策略是于l976年由_____提出來的,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即_____、元認知體驗和______。
24.成就動機指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它由兩種成分構成:______和_______。
25.勒溫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集權型、______和放任型。
26.維納提出歸因的三維度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維度是指______、______與可控性。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7.性格
28.陳述性知識
29.程序性知識
30.精細加工策略
31.品德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2.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聯系與區別是什么?
33.簡述兒童品德發展的特征。
34.簡述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35.如何運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
36.簡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五、論述題(20分)
37.在關于人的身心發展研究中,當代生物學家威爾遜把“基因復制”看作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中國民間則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說,當代遺傳學的發展也為人們重新認識這一觀點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證據。請問:
(1)什么是遺傳素質?如何認識遺傳素質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2)除了遺傳素質,分析小學生在性別、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