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核心考點 |
第 2 頁:章節習題及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C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根本在于他們的活動并無固定的規范、程式、方法可以套用。
2.【精析】C教師勞動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教書育人,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精析】B這句話是加里寧說的。
4.【精析】B主要體現了教師的奉獻精神,即崇高的職業道德。
5.【精析】A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是學習者,是受教育者。設有個體主動積極地參與,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主動發展是很難實現的,所以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條件和保證。
6.【精析】A正是社會對個體的客觀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發生。
7.【精析】A教師要勝任某學科的教學工作,必須廣泛準確地掌握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熟練運用基本技能,這有別于其他專業人員學習同樣學科的要求,教師學科專業素養是他勝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8.【精析】B教師在校外活動中處于啟發指導地位。
二、填空題
1.語言 2.向師性
3.主體 4.授受關系
三、簡答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對教師概念這一界定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2.學生特有的本質屬性表現在:
(1)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人。第一,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第二,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為現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四、論述題
社會主義新型的師生關系具有三個基本特點,即:(1)民主平等;(2)尊師愛生;(3)教學相長。
師生關系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學校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
(1)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授受,教師處于教育和教學的主導地位。作為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能否正確地處理這種授受關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水準和質量:①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在知識上,老師是知之較多者,學生是知之較少者;在智力上,教師是較發達者,學生是較不發達者;在社會生活經驗上,教師是較豐富者,學生是欠豐富者。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豐富社會經驗,但是這一過程不是單向傳輸過程,它需要學生積極、富有創造性地參與,需要學生發揮主體性;②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是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個體,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發展的人。要培養主動發展的人,就必須通過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個體的主動性;③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終是要促成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善于根據變化著的實際情況有所判斷,有所選擇,有所發揮。
(2)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①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②嚴格要求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
(3)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①師生關系從本質上是一種人一人關系。從教學的角度看,師生關系是一種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互動關系,學校也是社會。從社會角度看,師生關系在更深刻意義上是師生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上會互動關系;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響。教師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特別的意義。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對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著巨大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學生對教師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師的道德水平、精神風貌等作出的反應也深深影響著教學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