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題
1.《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日前經江蘇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并將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條例明確規定,“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數字書寫運算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等違背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行為,對違背上述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理。
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特點,試述該規定的合理性。
【答案要點】人的身心發展遵循著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制約著我們的教育工作。遵循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則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傷學生。
(1)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的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2)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
(4)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都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它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根據以上規律的總結,我們可知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而進行幼兒園小學化對兒童身心發展都有不利影響。
2.南京市二十四中的班主任史老師,承諾在帶班的三年期間,滿足每個同學的一個愿望(只要是合理的)。有個同學的愿望是在植樹節這一天親自植一棵樹。植樹節這一天,史老師幫助這個同學實現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學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1)選擇一個紀念日,設計一個有特色的班級活動方案。
(2)運用相關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案要點】(1)按照班級活動方案的基本要素進行設計,班級活動一般包括:
①活動標題;②活動目標;③活動時間、地點、人員;④活動內容、形式;⑤活動步驟;⑥活動準備;⑦活動總結與反思七部分內容。
班級活動要基本涵蓋以上七部分內容。
(2)①在新課改觀念下,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平等的關系;②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