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少年期的總體性階段特征。
答:少年期表現出的總體性的階段特征是:身體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自我意識的驚喜,獨立精神的加強。
2、簡述青年期的年齡特征。
答:青年期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人的社會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結束時,大多數青年對世界、事業、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對系統和穩定的見解,并對自己的未來做出自由重要的選擇。“未來”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隨著心理能力的成熟,他們形成了對外部世界和自己內部世界的較清晰和較深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在兩種世界間建起了具有個人發展意義的橋梁。
3、簡述教育目的對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
答:教育目的對整個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它明確了教育對象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預定的發展結果,指導著整個教育活動的開展,支配著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無論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還是教育內容的確定,教育方法的選擇及效果的評價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約。
4、簡述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
答:(1)國家的教育目的;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3)教師的教學目標。
5、簡述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關系。
答: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提出的。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
6、簡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確定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7、簡述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們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8、簡述素質教育的內涵。
答:(一)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二)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體育;(4)美育;(5)勞動技術教育;
(三)素質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四)素質嘉獎業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1)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精神狀態;(2)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相輔相成;(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9、簡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學德育方面的要求。
答: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學生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學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1)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2)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科學;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識,養成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
(4)形成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意識和道德觀念;
(5)養成適應不斷改革開放形勢的開放心態和應變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