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論述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活動設計題 |
第 7 頁:參考答案 |
二、簡答題
21.答:幼兒的氣質對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幼兒的氣質是幼兒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幼兒氣質對幼兒能力、性格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氣質不能影響幼兒智力發展水平,但可影響智力活動的方式;幼兒的性格表現上帶有各自的氣質特點;某種氣質可以有力地促進某些性格特征的發展。
(2)幼兒氣質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從而影響個性發展。幼兒的氣質類型對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較大影響。母親對待不同類型的孩子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適應性強、樂觀開朗、注意持久,則母親的民主性表現突出。而影響母親教養方式的消極氣質因素包括:較高的反應強度、高活動水平、適應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梢姡變鹤陨淼臍赓|類型,通過父母教養方式而間接影響自身的發展。因此,父母和教師要避免幼兒氣質中的消極因素對自己教養方式的影響。
(3)不同氣質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接受培養。對膽汁質的孩子:培養勇于進取,豪放的品質。對多血質的孩子:培養熱情開朗的習慣能夠及穩定的興趣,防止粗枝大葉,虎頭蛇尾。對粘液質的孩子:培養機智敏銳和自信,防止疑慮和孤獨。
22.答:自我意識是組成個性的一個部分,是個性形成水平的標志,也是推動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和特點分別如下。
(1)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
�、僮晕腋杏X的發展(1歲前)。兒童在1歲前從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產生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式,處于自我感覺階段。
�、谧晕艺J識的發展(1~2歲)。孩子從會叫媽媽起,就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以后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③自我意識的萌芽(2~3歲)。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系的,掌握代名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志,準確使用“我”來表達愿望時,這標志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
④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后)。在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基礎上,逐漸開始了簡單的、對自己的評價;進入幼兒期,孩子的自我評價逐漸發展起來,同時,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也開始發展。
(2)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①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各年齡間存在明顯差異,而5歲是自我意識明顯提高的轉折點。
②自我意識各因素的發展速度與程度不同,自我評價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緒體驗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情緒體驗的發展速度比較平穩,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則呈明顯的轉折點,在5歲左右變化較大。
23.答:學前兒童感知發展的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感知的分化日益細致。感知過程和思維相比,是對刺激物初級的分析綜合。分析和綜合是既矛盾又統一的過程。在兒童感知發展中分析和綜合的水平都不斷提高。
(2)感知過程趨向組合和協調。各種分析器成熟的時間不同,因而各相應感知覺的出現和發展的時間也有遲早之別。一般而言,最早出現的是單個感覺器官的感覺和知覺,此后,感知趨向綜合化。
(3)感知過程概括化和系統化。感知過程分析綜合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既能對客體進行細致的分化,又能分清主要和次要,并且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概括的反映,把主次特征組成系統。
(4)感知過程的主動性不斷加強。兒童的感知從一開始就有主動性。這種主動性隨著兒童的成長而不斷增長,兒童感知的目的方向性不斷加強。
(5)感知過程的效率不斷提高。隨著感知過程分化和綜合水平的提高,感知過程系統性和目的性的加強,兒童感知過程的效率逐漸提高,兒童不但可以感知到許多以前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及其特性,還能夠抓住關鍵性特征,減少多余動作,通過較少的感知動作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24.答:與家長溝通應講究談話的技巧和交往的藝術,一般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切忌使用專業術語。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語言與家長交談,家長聽得懂。
(2)要用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教師切勿以專家自居,采取居高臨下的態度教訓家長,不要發號施令似的總是說“必須”、“應該”怎樣,更不能責怪家長,要尊重家長,多傾聽家長的話。
(3)交談時不要談及別的兒童。與家長不要談論別的兒童,也不要隨意和別的兒童做比較,說長道短。
(4)談兒童缺點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對兒童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要肯定兒童的優點和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在談兒童缺點的時候,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
(5)如果幼兒在場,教師要注意雙方談話的內容,以免影響幼兒的自尊心以及家長的威信。
25.答:為順應時代的要求,我國的學前教育目標有以下幾方面。
(1)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動力。
26.答:(1)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教師應加強學習,教師的思想水平和專業能力是貫徹幼兒園教育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的前提條件;②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科學地、啟發性的回答幼兒提問,幫助幼兒形成對待科學的正確態度;③注重情感滲透、切忌說教。
(2)積極性原則。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科學選材,精心設計,靈活調整教學活動計劃;②加強交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幼兒多方面地參與和創造;③關注幼兒與眾不同的行為,允許幼兒出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
(3)發展性原則。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樹立終身可持續發展觀念;②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選擇的教學內容應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
(4)直觀性原則。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及幼兒實際恰當選擇和運用直觀手段;②直觀手段要與訓練幼兒感官和動作相結合。
(5)活動性原則。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幼兒的實際,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②教師主要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進行指導,放手讓幼兒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