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通過藝術欣賞、藝術觀摩,以及學生19身的藝術實踐,使學生獲得審美知識,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對藝術的興趣和創作才能的小組屬于( )。
A.學科小組
B.勞動技術小組
C.藝術小組
D.體育小組
27.學生在課外根據個人愛好、特長進行的單獨活動是( )。
A.小組活動
B.分組活動
C.個人活動
D.集會活動
28.小學課外活動要防止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應要求( )。
A.學生主動性、積極性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B.有明確目的
C.注重培養學生實踐精神
D.活動內容精彩,形式多樣
29.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城市和農村、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在經濟文化背景、學校物質條件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開展課外活動要( )。
A.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B.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變化多樣,富有吸引力
C.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D.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
30.課外活動實施的終結性環節是( )。
A.制訂課外活動的工作計劃
B.建立健全課外活動工作管理系統
C.創設條件、充實設備
D.課外活動總結
31.(2013年真題)小學生在課外開展的氣象觀察、標本制作等活動屬于( )。
A.社會活動
B.技能活動
C.科技活動
D.學科活動
二、簡答題
1.簡述課外活動的特點。
2.簡述課外活動的教育意義。
3.小學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4.開展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簡述課外活動的組織對教師的要求。
三、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小學要進行一次全校性的書法比賽,希望給同學們提供一次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次活動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學生中形成集體榮譽感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此活動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各位老師和學生都給予了充分重視,積極地準備這次活動。
問題:
(1)書法比賽屬于哪種課外組織形式?
(2)開展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智力,根據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2.A【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課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3.A【解析】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智力,根據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4.B【解析】學科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力補充,是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
5.B【解析】學科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力補充,是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因此,與課堂教學聯系最緊密的課外活動是學科活動。
6.C【解析】科技活動的目的就是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7.C【解析】文學藝術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他們對美的鑒賞、創造能力為主要目的,攝影是一種對美的發現與鑒賞,屬于文學藝術活動。
8.B【解析】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各種球類活動、長短跑、登山、劃船、游泳、滑冰、滑雪、健美運動和各式各樣的游戲活動。
9.C【解析】選修課是課程的一種,不屬于課外活動。
10.A【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其基本特點在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
11.B【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自己的活動,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體。活動的開展主要依靠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C【解析】課外活動必須堅持自愿參加的原則,不能強迫。
13.D【解析】課外活動的具體內容、項目和形式不受限制,具有靈活性。
14.C【解析】題干中“通過自己設計、動手獲得”體現了課外活動對學生實踐性的重視。
15.C【解析】在課外教育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和特長自愿選擇和參加不同的活動。
因此,課外活動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發展他們的個性。
16.A【解析】課外活動不可能代替課堂活動;課外活動是正規的教育活動;課外活動應與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17.B【解析】《學記》中提出的“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體現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育思想。
18.A【解析】課外校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廣闊天地,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發揮其創造性。
19.D【解析】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智力,根據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20.B【解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的人數和規模可將其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大類。
21.D【解析】群眾性活動是一種面向多數或全體學生的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
22.A【解析】群眾性活動是一種面向多數或全體學生的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它的方式包括報告和講座、集會活動、競賽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
23.B【解析】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24.D【解析】小組活動是在教師或輔導員的指導下,以自愿結合原則為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校的具體條件,以某一課題為內容,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經常性活動。它的特點是自愿組合、小型分散、靈活多樣。
25.A【解析】勞動技術小組是以實踐作業為主的興趣小組,注重使學生掌握勞動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某些專業技術,這些活動對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成為科技隊伍的后備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26.C【解析】藝術小組主要是通過藝術欣賞、藝術觀摩,以及學生自身的藝術實踐,使學生獲得審美知識,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對藝術的興趣和創作才能。
27.C【解析】個人活動,又稱個別活動,是學生在課外根據個人愛好、特長進行的單獨活動。它往往與小組或群眾性活動結合在一起進行,由小組或班級分配任務,根據個人的興趣、才能,個別單獨地進行。
28.B【解析】組織小學課外活動必須從全面貫徹教育目的,落實培養目標人手,要防止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
29.C【解析】我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城市和農村、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在經濟文化背景、學校物質條件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開展課外活動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30.D【解析】課外活動計劃實施的終結性環節是總結。課外活動總結的一般表現形式是寫出總結報告,為使總結具有說服力,還應該注意活動成果的登記和展出。
31.C【解析】課外活動類型中的科技活動是指發展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社會活動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環保宣傳、義工勞動等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相互關心、合作的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學科活動是由于課堂可能不能滿足部分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特殊興趣和更高的學習要求,課外活動中的專門學科興趣小組能讓學生進一步鉆研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自愿性。課外活動是在課堂教學計劃之外,學生自由選擇、自愿參加的一種活動,強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愿選擇。
(2)靈活性。課外活動,無論是活動的內容,還是活動的形式都體現了靈活性。
(3)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課外活動,大多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獨立自主開展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自己的活動,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體。
(4)實踐性。課外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活動”,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
(5)廣泛性。只要圍繞學校的教育目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可以非常廣泛。
(6)綜合性。課外活動質量效果的檢查評定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它一般不采用像課堂教學那樣的考試記分辦法,而大多采用匯報表演、娛樂競賽、成果展覽、舉行討論會和報告會等形式進行。
2.【參考答案】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2)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合作、禮讓等社會交往能力。
(4)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參考答案】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的人數和規模可將其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大類。
(1)群眾性活動是一種面向多數或全體學生的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群眾性活動的活動方式主要包括:報告和講座;集會活動;競賽活動;參觀、訪問、游覽和調查;社會公益活動;墻報、黑板報。
(2)小組活動是在教師或輔導員的指導下,以自愿結合原則為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校的具體條件,以某一課題為內容,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經常性活動。它是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小組活動主要包括:學科小組、勞動技術小組、藝術小組、體育小組。
(3)個人活動又稱個別活動,是學生在課外根據個人愛好、特長進行的單獨活動。它往往與小組或群眾性活動結合在一起進行,由小組或班級分配任務,根據個人的興趣、才能,個別單獨地進行。
4.【參考答案】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變化多樣,富有吸引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并與教師的輔助作用相結合。
(4)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5)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5.【參考答案】
(1)教師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長和興趣愛好。
(2)教師要對自己指導的活動領域有充分的、足夠的了解,這樣才能發揮咨詢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支持、幫助與指導。
(3)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的關系。在課外活動中,師生間的關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點,學生的年級越高,就越是如此。
(4)課外活動要求教師具有比課堂教學更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一般的興趣愛好,而且要掌握學生的個別差異。
(5)教師還需注意收集有關資料并認真記錄、總結自己和其他教師所指導的課外活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不斷豐富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外活動的質量。
三、材料分析題
【參考答案】
(1)書法比賽屬于群眾性活動。
群眾性活動是一種面向多數或全體學生的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這種活動有全校性的或校際性的,有全班性的或班際性的。參加活動的具體人數根據活動的目的、內容而定。
(2)開展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組織小學課外活動要有明確的目標。在組織活動時,必須從全面貫徹教育目的,落實小學培養目標的高度確定每一項課外活動的具體目標要求。
②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變化多樣,富有吸引力。課外活動要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同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新穎性。
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并與教師的輔助作用相結合。要充分依靠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同時,在活動中,教師應處于輔助的地位。
④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互相配合、互相促進。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都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二者關系密切,因此,二者應當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⑤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城市和農村、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在經濟文化背景、學校物質條件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開展課外活動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