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低年級小學生觀察事件凌亂,不系統,沒頭沒尾,看到哪里算哪里,這是觀察品質哪個特征發展水平較低的表現?( )
A.觀察的目的性
B.觀察的精確性
C.觀察的順序性
D.觀察的深刻性
【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的基本特性包括:(1)觀察的目的性。觀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組織知覺活動達到預期觀察目的的品質。觀察的目的性使觀察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與選擇性。(2)觀察的客觀性。觀察的客觀性是指善于實事求是地去知覺事物的品質。觀察是對客觀事物的有意知覺。尊重客觀事實,科學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觀察的基本特性。(3)觀察的精細性。觀察的精細性是指在觀察中善于區分出事物細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質。精細地知覺事物,才能發現事物有價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觀察的效應。(4)觀察的敏銳性。觀察的敏銳性是指善于迅速地發現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質。一個具備觀察敏銳性的人,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重要特征。觀察的敏銳性與精細性是從事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質。題干的描述:“觀察事件凌亂,不系統,看到哪里算哪里”,這是知覺缺乏目的性的標志。有目的的行為才是系統性行為。故而選擇A選項。
2.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
A.學科學習目標
B.一般性發展目標
C.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D.情感目標
【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3.班集體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特征中,( )是形成班集體的基礎。
A.明確的共同目標
B.一定的組織結構
C.共同的生活準則
D.必要的活動
【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班集體形成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特征是:明確的共同目標、一定的組織結構、共同的生活準則和必要的活動。其中明確的共同目標是形成班集體的前提和基礎,班級成員只有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才會在認識上、行動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間形成一定的依存性。
二、簡答題
在教學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
【參考答案】啟發性教學原則 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引起學生對知識的關注。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需要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探索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思維水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學科教學中要鍛煉每位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要具備充分的民主意識,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采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
三、材料分析題
請閱讀下列課堂實錄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孫老師在二(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后,設計了兩項家庭作業讓學生選擇完成:
(1)把“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講給自己喜歡的人聽。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課時與小伙伴交流一下。
請結合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對孫老師本次家庭作業的設計進行評析。
(2)談談“減負”與家庭作業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1)孫老師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認識作業的意義,并賦予作業新的意義和價值,充分體現作業的愉悅性、自主性、實踐性和科學性。孫老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義務教育部分明確指出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并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相關研究表明:當前小學生課業負擔主要表現在家庭作業繁重。如何把孩子們從家庭作業中解脫出來是減負的關鍵。
我認為家庭作業不是該不該留,而是該怎樣留的問題。家庭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 課程改革的重大呼聲。教師必須轉變過去常規性家庭作業的思維,讓家庭作業變得更具有創造性、趣味性和多樣性。作業要有差異性;作業要有多樣性;作業要有趣 味性;作業要有實踐性;作業要有探究性;作業要有自主性;作業要有合作性。家庭作業要新穎活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家庭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 的樂園,使家庭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減負增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