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點擊查看:2019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模擬題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是()
A.演示法
B.練習法
C.實驗法
D.實習作業法
2.對于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情感的學生來說,有效的行為改變方法是()
A.系統脫敏法
B.松弛訓練法
C.認知轉變法
D.肯定性訓練
3.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其態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境或背景的影響,不易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而是人云亦云,從他人處獲得標準。這是()認知風格。
A.場依存型
B.場獨立型
C.沖動型
D.沉思型
4.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是由()提出的。
A.皮亞杰
B.維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柯爾.伯格
5.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稱之為()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6.教育目的包括三個層次,居于第三層次的是()
A.國家的教育目的
B.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師的教學目標
7.我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8.根據教學評價的參照指標,可分為()
A.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
B.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9.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王老師在講授該知識前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數軸上一個點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個數可以表示一個點。那么在一個平面上一個點如何用數來表示呢?在總結這節課時王老師結出了答案。這屬于課堂總結的哪種方法()
A.復述法
B.呼應法
C.懸念法
D.比較法
10.“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這句話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發展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1.蘇格拉底問答法的第三步是()
A.諷刺
B.助產術
C.定義
D.歸納
12.當班主任接到一個教育基礎較差的班級時,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A.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C.組織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D.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13.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方式是()
A.自主學習
B.創造學習
C.探究學習
D.合作學習
14.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則“大器晚成”。這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A.互補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5.診斷性評價多半是在()
A.教學過程中
B.形成性評價之后
C.形成性評價之前
D.教學過程之后
16.以下做法小學語文課程不倡導的是()
A.自主合作
B.生動活潑
C.單一講授
D.豐富的實踐活動
17.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A.數據與整理
B.推理和證明
C.方法和語言
D.計算與估算
18.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和自信心。
A.寫作能力
B.寫作興趣
C.寫作技巧
D.寫作天賦
19.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學習策略的范疇()
A.利用音像和網絡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B.設計探究式學習活動,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C.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學習目標
D.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0.現實中傳遞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預測天氣情況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氣污染程度的“空氣指數”、表示兒童智能狀況的“智商”等,這表明數學術語日趨()
A.人本化
B.生活化
C.科學化
D.社會化
二、簡答題
1.簡述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簡述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3.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題
1.吳老師的專制管理班級方式遭到學生的集體造反。應該讓學生一起商量班級管理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班級的不足和自己的責任;其次,把任務按小組分配給同學,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爭;再次,一起為班級要設提建議;最后,增強雙方溝通,漸漸地班級中呈現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新氣象,以前的壞風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1)現代班級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2)吳老師最初管理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3)吳老師后來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幾位學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幾乎是用哀求的語氣對班主任說:“別給我們排隊了。”孩子們的目光里充滿了惶恐與不安。這位教了20多年書的教師心頭一熱,眼睛濕潤了。事后,他對記者說:“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據某課程調查專家小組的一項調查顯示:“96%的學校給學生按考試成績排名次,經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學生對全班公布分數和排名次感到緊張、害怕,甚至討厭。”
請依據以上實例,分析“排名榜”帶來了什么?
四、教學設計題
在《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上,特別指出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不同,容易變形,具有不穩定性,且這種不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
(1)如何指導高年段學生學習該知識,擬定教學目標。
(2)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針對重點難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