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A項《實驗教育學》的作者是拉伊;B項《學記》是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C項近代最早的教育學著作是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2.【答案】C。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我國建國初期的學制改革。1951年10月,新中國政務院頒布了《關于學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包括幼兒園到大學四段六級的學制改革。
4.【答案】B。解析: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人們把已有的文化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從而促進文化得以發展。體現了文化的創新功能。
5.【答案】B。解析: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6.【答案】C。解析:聯覺也叫感覺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種感覺能夠引起另外一種感覺的變化,或者表述為一個事物能同時引起兩種感覺。題干中,刮竹子不僅引起了聽覺還引起了溫度覺的變化,所以答案為C。
7.【答案】B。解析:夸美紐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張,認為“所有男女青年,不論富貴和貧賤,都應該進學校”。為了實現這一主張,他創制了學校體系,發明了班級授課制。
8.【答案】A。解析:歷史性體現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不同點,歷史繼承性體現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相同點。
9.【答案】D。解析: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10.【答案】B。解析: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11.【答案】C。
12.【答案】B。解析:學校產生于奴隸社會初期,學校的產生標志著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
13.【答案】C。解析:原始社會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第一次結合,資本主義社會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第二次結合。
1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思維的分類。邏輯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的思維;直覺思維是未經逐步分析就迅速對問題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形象思維是在思維過程中借助于表象而進行的思維;動作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要以具體、實際動作作為支柱而進行的思維,這種思維所要解決的任務目標一般總是直觀的、具體的。
15.【答案】B。解析:題干中的話體現了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意味著僅教給學生組織良好的信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使學生了解在什么條件下遷移所學的內容、遷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另一方面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也體現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B項正確。
16.【答案】D。解析:夸美紐斯吸取前人的班級授課制思想的雛形(主要指昆體良的班級授課制的思想萌芽),并總結了16世紀新舊各教派所興辦的學校中實行班級授課的初步經驗,提出并較系統地闡述了班級授課制,開現代班級授課制之先河。
17.【答案】A。解析:新課改提出綜合實踐活動課,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自小學3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所以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
18.【答案】D。解析:教育名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作者是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19.【答案】C。解析: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論述有力地指明了課堂教學師生二元重要參與要素在課堂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20.【答案】C。解析:個人本位論認為,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發展的人,發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潛能。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 21.【答案】C。解析: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主要觀點包括:強調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認為任何學科都能以某種方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主張通過“內在獎勵”的形式激勵學生學習,重視發展學生直覺思維,提倡發現法等。
二、辨析題
22.【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正確的。首先,學生思想品德的任何變化,都必須依賴于學生個體的心理活動,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響,都必須要經過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斗爭,才能發生作用。其次,在德育的過程中,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斗爭,實質上是對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和綜合過程,教育者應當自覺利用矛盾運動的規律,促進學生思想矛盾向社會需要的方向轉化。再次,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這一規律也要求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發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23.【參考答案】
該說法不正確。分組教學比班級上課更適應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便于學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學生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與小組成員的競爭與合作中,強化自己的學習動機。但是,分組教學較難科學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要求相矛盾;分組后有可能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學生產生驕傲,慢班、普通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
分組教學與班級授課制兩者各有利弊,分組教學是班級授課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單純地說分組教學比班級授課制優越過于片面。
24.【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教育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和作用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負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積極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即消極功能是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故題干說法錯誤。
25.【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國家對學齡兒童和少年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和能力,普遍實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稱為普及教育;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普及教育的義務形式時,便稱為義務教育。
三、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27.【參考答案】
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第二,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第三,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28.【參考答案】
(1)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發展水平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3)學科特征影響課程的編制。
29.【參考答案】
影響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外部條件包括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和學校教育。
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失調、態度定勢和道德認識。
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也對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同。
四、材料分析題
30.【參考答案】
(1)上述材料中對赫鐵軍的教育主要體現的是德育中的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這一原則即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老師對赫鐵軍的表現并沒有全盤否定,而是一分為二地對待赫鐵軍的表現,充分肯定了他的書法功底,并請他書寫報告廳牌子上的題字,為他創造機會在學校創辦書法協會,在這個過程中調動了赫鐵軍進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找到了自己奮斗的目標,并促使他主動學習文化課,克服自己的短板。
(2)采用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的具體要求有: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1.【參考答案】
(1)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性歸因。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材料中王雪將沒有考好的原因歸為是比別人笨,也就是自己能力低,能力屬于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歸因。
(2)一個總是失敗并把失敗歸于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習得性無助是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郁狀態。材料中王雪總把數學成績不好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低,這樣可能會形成對于數學學習的習得性無助的心理,這對于她日后的數學學習是不利的。
(3)①長期消極的歸因不利于學生的人格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反饋的作用,并在反饋中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學生正確歸因、重塑自信。因此,如果我是王雪的數學老師我會積極地對王雪的成績的結果進行反饋,幫助她進行正確歸因,防止她形成消極心理。
②如果我是王雪的數學老師我會通過歸因訓練改變王雪消極的自我認識,提高她的學習動機。因為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因此我會引導王雪進行努力歸因,即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歸因于努力與否的結果。因為將自己的成敗歸因于努力與否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③努力歸因的同時進行現實歸因。我還要引導王雪進行現實歸因,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引導其進行現實歸因,以幫助王雪分析除了努力這個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了她的數學成績,是學習方法還是家庭原因或者是教師的因素等。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其學習成績,并盡力指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以提高其克服困難的勇氣,增強其自信心。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模擬題匯總※ 報名公告匯總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