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次試圖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 )。
A.夸美紐斯 B.杜威 C.赫爾巴特 D.洛克
2.“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體現了( )師生關系。
A.尊師愛生 B.民主平等 C.教學相長 D.心理相容
3.“學生之所以學習,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得到獎賞、贊揚和優異的成績等報償”,持這種觀點的學習動機理論是( )。
A.歸因理論 B.麥克里蘭德的學習動機理論
C.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 D.強化理論
4.教師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應( )。
、俳⒚裰骱椭C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②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獲得體驗
、圩鹬貙W生的個性差異,進行針對性教育
、芙逃繕艘从成鐣l展
⑤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規定,我國教師是( )。
A.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公務員 B.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公務雇員
C.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雇員 D.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
6.教育問題是( )。
A.引人注目的教育現象
B.引人困惑的教育現象
C.亟待研究解決的教育現象
D.引人困惑、亟待研究解決的教育現象
7.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下列關于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到2020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
B.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C.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惠普性,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D.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
8.“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 )學校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9.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 )。
A.實現科學發展 B.建設小康社會
C.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D.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0.提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寧 B.加里寧 C.蘇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1.1905年清政府設立( ),作為統轄全國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
A.教育部 B.學部 C.國子監 D.大學部
12.師生關系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 )。
A.倫理關系 B.教學關系 C.情感關系 D.道德關系
13.下列選項中,不是專家教師與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差異的一項是( )。
A.課堂規則的制訂與執行 B.教材的呈現
C.課時計劃的安排 D.課堂練習
14.隋唐以后的科舉制度使得政治與教育更加緊密,對破除門閥等級制度起到積極作用,也使得( )更為合理。
A.政治制度 B.教育目的 C.學校管理 D.人才流動
15.《學記》中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币虼藨龅( )。
A.因材施教 B.循序漸進 C.長善救失 D.教學相長
16.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應做到( )。
A.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B.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C.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D.充分地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
17.我國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是( )。
A.培養人的智力
B.為其上一級學校輸送拔尖人才
C.培養各種專門人才
D.為人的發展奠定德智體等各方面的基礎
18.某同學在做閱讀時,習慣帶著問題去看材料,這種元認知策略是( )。
A.計劃策略 B.注意策略 C.調節策略 D.監控策略
19.在一定情況下,對個別學生的違法違紀現象,教師可以采用( )的手段,以保證教育要求的實現,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A.打罵 B.罰跪 C.變相體罰 D.懲戒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這段話說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B.人的意識具有創造性
C.認識有時是獨立于實踐之外的
D.實踐在認識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1.首位認可游戲的教育價值并將其列入教學過程的是( )。
A.柏拉圖 B.福祿培爾 C.蒙臺梭利 D.維果茨基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題,每題8分,共32分)
22.課程標準是對學校課程的總體規劃,它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始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23.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針。
24.學生能輕松地演奏《春江花月夜》,這說明其演奏技能已達到定向階段。
25.倒攝抑制是順向負遷移。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對學生進行動作示范教學的基本要求。
27.簡述如何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28.簡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9.簡述意志行為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小學一年紀教師張儀,為使剛入學的學生快速掌握加減發的運算,要求學生在計算例如“你有7個蘋果,再給你2個蘋果,你一共有幾個蘋果”這一類的應用題時,一定要寫成7+2=9的形式(大數在先的形式),而不能寫成2+7=9的形式。并在作業中把2+7=9的作業判為錯誤,要求學生重寫,甚至在考試中也沿用這樣的要求。因此失分或被罰重寫的孩子們覺得很委屈,家長們也表示不理解,“結果是對的,為什么要判定為錯誤?”孩子連加法的交換律都會了,為什么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才算對?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是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張儀認為家長不懂教育,也不愿意解釋。后來,有些家長找到校長,要求學校糾正張儀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素質。
問題
(1)請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評判教師張儀的教學行為。
(2)假如你是教師張儀,下一步你將采取哪些措施改工作?
31.材料:
上課伊始,教師問:同學們,咱們班最近參加了拔河比賽,你們說,拔河時從拉繩來看,贏方一端的拉力大,還是輸方一端的拉力大?
學生們先是一愣,接著爭先恐后地回答:贏方一端的拉力大!
教師:不對!拉繩上兩端的拉力一樣大!
學生:為什么?為什么?(同學們睜大眼睛驚奇地問道。)
教師:因為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一定律。
(1)案例中,該教師的課堂導入運用了什么教學原則。
(2)試分析如何在教學中貫徹該教學原則。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模擬題匯總※ 報名公告匯總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