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
1.在學習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師準備給學生另外推薦幾首五言律詩進行賞析閱讀,以下不合適的是( )。
A.李白《月下獨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維《使至塞上》
D.王績《野望》
2.教師講解朱熹《觀書有感》時,列舉蘊含哲理的詩歌,下列古詩不能作為例子使用的是( )。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蘇軾《題西林壁》 D.王安石《登飛來峰》
3.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通過對景色的描寫表達作者不同的心境,下列不屬于山水游記的是( )。
A.柳宗元《小石潭記》 B.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C.全祖望《梅花嶺記》 D.吳均《與朱元思書》
4.教師在教授《<論語>十二章》時,要求學生回憶“四書”,下列學生的回答不屬于“四書”之一的是( )。
A.《詩經》 B.《大學》
C.《中庸》 D.《孟子》
5.教學曹操的《觀滄海》,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曹操的其他作品,下列選項不適合的是( )。
A.《觀書有感》 B.《蒿里行》
C.《龜雖壽》 D.《短歌行》
6.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后,教師要求學生列舉其他使用典故抒發作者情感的詩詞,下列不符合的是( )。
A.李商隱《錦瑟》 B.杜牧《赤壁》
C.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D.曹操《短歌行》
7.《關雎》和《蒹葭》是《詩經》中關于愛情的兩首詩歌,教學時教師推薦了另外幾首《詩經》中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建議學生比較閱讀,下列作品不適合推薦的是( )。
A.《詩經•衛風•木瓜》 B.《詩經•衛風•子衿》
C.《詩經•衛風•風雨》 D.《詩經•衛風•碩鼠》
8.某教研室組織教師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圍繞“教學實施建議”展開討論,下列觀點不恰當的是( )。
A.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B.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
C.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D.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字,要求學生會認的同時也要要求會寫。
9.《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對“表達方式”的理解不恰當的是( )。
A.學習表達方式不宜讓學生單純的讀記各種概念。
B.學習表達方式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C.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表達方式,根據實際情況使用恰當的表達方式。
D.抒情的表達方式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在寫作中要多加使用。
10.《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對“閱讀方法”的理解恰當的是( )。
A.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B.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
C.從書刊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D.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11.下圖是某教師講授某版教材《馬》一課時的板書設計,對其評價不正確的是( )。
A.概括內容,簡明扼要 B.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C.運用符號,圖文并茂 D.規范工整,內容
12.語文素養的綜合能力體現在( )。
A.寫作能力 B.識字能力
C.閱讀能力 D.口語交際能力
13.閱讀《黔之驢》的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
師:大家一定記得有這樣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這首小詩為身在南國的人們描繪了一幅絕美的雪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另一篇比較著名的文章《黔之驢》,看看作者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和啟示。
(課文講解部分略)
師:文中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分為六個層次,請找出各層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詞語。
師:剛才大家都在認真思考,下面我們看下你們總結的對不對(出示幻燈片答案),請大家將答案記下來。
師:虎開始為什么害怕驢?
生:因為一開始以為它很厲害。
師:虎后來為什么吃掉驢?
生:因為虎看出驢的本領不過如此。
師:既然驢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用一個成語表示是什么?
生:黔驢技窮。
師:黔驢技窮多用于貶義,借指僅有的一點本領也用完了。請幾位同學給這個成語造句。
生:小明夸大海口說他會修理電視。等到他家的電視真的壞了,他黔驢技窮,束手無策。
師: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學一點真本事,硬功夫,千萬不要被人說黔驢技窮哦。
關于上述教學片段,下面評價不正確的是( )。
A.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引入了學生熟悉的作者詩詞,自然流暢地導入新課,點燃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熱情
B.通過提問層層深入,啟發學生認識“黔驢技窮”的本質,為學習該成語做好鋪墊
C.學習完成以后及時引導學生通過造句進一步鞏固,課堂講解和練習結合緊密。
D.教師最后的玩笑有點跑題,沒有體現對學生的尊重
14.閱讀《珍珠鳥》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現象的序號是對應的)
師:[A]請同學們再默看這一段課文,跟剛才一樣,先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
生:先是、然后、再、后來。
師:[B]請同學們讀讀這一段課文,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珍珠鳥與“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師:[C]誰能把珍珠鳥與作者越來越密切的關系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這一段中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系的發展過程寫得非常細膩,非常生動。下面老師跟同學們一起來讀這一段。
(教師引讀:起先……隨后……)
師:[D]請同學們看著板書,試著把這一段記下來。
對以上教學活動,下面闡述有誤的一項是( )。
A.通過重要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
B.想讓學生去感受、理解文章,一定要多朗讀。
C.朗讀的總要求是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讀出感情進而悟出感情。
D.通過板書的引導幫助學生識記課文內容,這是常用的并且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太死板,應該在課堂上忽視背誦。
15.閱讀《愛蓮說》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師:朗讀的真棒!下面讓我們對照注釋自由譯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詞語和語句圈點出來,彼此交流討論。
生:自由翻譯,講不動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出來(教師在同學間巡視)
師:在剛才的譯讀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請與大家探討交流。
生1:老師,請問“中通外直”怎么翻譯?
生2:我來解釋,我覺得應該翻譯成“蓮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對,我覺得應該是“蓮花的莖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生1:我覺得你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是,“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又怎么解釋?
生4:我認為根據書下對這個句子的翻譯,可以推斷出“蔓”翻譯成“牽連”;“枝”可以翻譯成“枝節”
生3:我覺得這兩個詞應該是同一詞性,可是剛才同學的翻譯顯然不是,所以我覺得不對,但是我也說不好應該怎么翻譯(眾生笑)
對上述教學行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側重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B.老師圖省事直接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譯讀過程中障礙。
C.學生很聰明,能夠感覺出證悟,但是最后又分析不出個為什么所以被全班同學笑。
D.課堂氛圍好,整堂課都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完全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一)閱讀《浪之歌》教學實錄(片段),完成16題。
第二環節:個性閱讀
(一)自主閱讀
師:老師先示范一下。老師讀“我同海岸是一對情人”一句。
學生認真聽。
師:老師在讀這一句的時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為老師在讀的時候仿佛置身海邊,把自己當做海浪,向海岸傾訴衷腸,語氣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學們按照我們總結的閱讀方法和老師剛才的示范,朗讀課文。用圓心實點標出重音,并在課文的邊上寫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組交流。
學生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
(二)小組閱讀交流評價
好。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咱們現在進行小組閱讀交流評價。一個同學讀,其他人進行點評。點評的依據就是那三個閱讀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小組閱讀交流。老師巡視參與。
第三環節:展示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閱讀,同學們把課文讀通了。現在請大家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哪一個同學先來?
生:我最喜歡的句子是第一段的“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這個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個“卻”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卻稍顯低沉。一個“卻”字是全句的轉折,“相離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親相近”與“相離相分”二詞作前后半句的末筆,既押韻,上口,又十分貼切。
好處,怎一個妙字了得?
傷處,怎一個痛字了得?
(生發出一陣驚嘆。有人在小聲稱贊:才子呀!)
師:分析得很!既注意到了內容方面的前后比較,又讀出了散文詩押韻的特點,同時還很投入,用反問句將我引入這種境界了!對這一句其他同學還補充嗎?
生:我喜歡的句子也是“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這句話寫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離的關系,正如老師曾講的一句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生:這兩句詩出自哪里呀?
師:這是柳永的詞《蝶戀花》中的名句。課下我會把這首詞打印,貼在班里。這是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內容上進行理解。好,繼續。
生:我讀的一句是“我隨著碧海丹霞來到這里,為的是將我銀白的浪花與金沙鋪就的海岸合為一體……”。這句話中,“里”和“體”押韻,讀起來比較順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廣闊,心情舒暢;“銀白的浪花”讓人感到純凈,清新,“金沙鋪就的海岸”又讓人感到溫馨和諧,令人向往。
師:抓住了關鍵的詞語進行聯想和想象,體會出關鍵詞語所創造出意。
生:“潮水漲來時,我擁抱著他;潮水退去時,我撲倒在他的腳下。”押韻,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詩的條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寫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邊發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緊緊摟抱在懷中;傍晚,我把愛戀的禱詞歌吟,于是他將我親吻。”“清晨”與“傍晚”,兩個“于是”,前后呼應,十分押韻,增進了語勢。表達了浪與海緊密相連的關系。
師:讀得還應該更有感情。有些重點詞要讀得更重些。試一試?
(生再讀,突出了“海誓山盟”“緊緊摟抱”“歌吟”“親吻”,有些同學善意地笑了。)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的發言,老師的覺得是你們已經學會從散文詩本身的特點去感受語言。但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去表情達意的,抒發感情的。我們在品味語言的時候一定要感受出語言背后的東西。好,繼續。
生:“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身的工作。”海浪與海岸嬉戲著,但海岸不理“我”。“我”依舊要重復,這些都說明了“我”的執著:為了愛情而百死不悔,即使無法相擁相抱,但也在堅持。最后“終身的工作”也體現了另外一種語氣,一輩子無法自拔。
16.(1)請結合新課改理念,試評析該教學片段中的兩處優點。
(2)請結合本課教學,給該教師提出合理建議。
(二)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7-18題。
我和大自然有個約會
①大自然,是人生的驛站,即使駐足片刻,啟程時那亦是滿目的碧綠、無涯的姹紫嫣紅,鋪滿了人生的征途。
──題記
②當我憂傷時,我就約會雨中的大自然。
③一走進她,我總會看到不明不暗的天穹,不粗不細的雨。那雨既不是毛毛細雨似的輕柔,也不是暴雨似的急促,只是密密的、極有軔性的下著,淋在我光光的脊背上,沒有一點冷的感覺。雨中的田野升起一片淡淡的綠煙。空中的云層并不黑厚,好像有從云層上篩下的陽光和雨絲一起灑落。在這圣潔溫暖的雨中,使我的靈魂得到了凈化。大自然之于我靈魂的幼苗,又何嘗不是一場充滿生命力的雨!
④雨中的約會,讓我學會了遺忘,讀懂了堅強。
⑤當我浮躁時,我也約會陽光下大自然。
⑥一走進她,我就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夏日。地面上熱浪襲人,太陽也嘴巴大張,林中的野獸喘著粗氣,無聊的知了在不停地鳴叫,你到底知道了什么而如此興奮!只要稍靜一陣,情況陡轉。閉上眼睛,腦中是一片白雪皚皚的世界。萬里大地,紅裝素裹,太陽初升,陽光是那么柔和,讓人心里癢癢。鳥兒已經絕跡,更不用說知了了。徜徉在熱情的陽光下,感受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拋在青山綠水之中。遠處偶然傳來一聲雞叫,時間在這里停滯。我不再煩燥。
⑦陽光下的約會,讓我學會了冷靜,讀懂了沉穩。
⑧當我成功時,我更約會大自然。
⑨一走進她,我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豐收的莊稼一望無際,秋后的枝頭果實累累。小鳥在天邊歌唱著勝利的樂章,魚兒在水底擺設出優美的造型——是在為我歡樂。咦,為什么谷穗不高興?不!它并沒有像我一樣輕狂,雖然有飽滿的果實,它依然謙虛地把頭垂下。看那些秕谷,又隨風招搖,這無知的空虛!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急忙把頭低下,踏上了前進的路程。我不再放縱。
⑩田野上的約會,讓我學會了謙虛,讀懂了踏實。
⑪約會著,美麗著,在人生的征途上。
問題:
17.請從第③⑥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③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
18.請指出該習作的兩個優點,并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閱讀文本材料和相關要求,完成第19-21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研討與練習
一、翻譯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二、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理解,并另舉一兩個事例來證明這一觀點。
三、《孟子》文章以雄辯著稱,大量使用排比句,氣勢非凡。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從中舉一兩個例子做具體分析。
四、《孟子》中有不少歷代傳誦的名言警句,請從課文或課文以外的篇目中選擇一句作為你的座右銘,并說出理由。
單元介紹
人應該有怎樣的品格與志趣?本單元的幾篇古代詩文從不同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它們或以睿智雄辯論述人生理想與擔當,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動事跡彰顯人物品格,或以詩意語言抒寫人生感悟與思考。閱讀這些經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與胸襟。
學習本單元,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大意;還要多讀熟讀,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不斷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級人數45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投影實物等。
問題:
19.從“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角度,寫出你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
20.根據上述資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依據。(不能照抄材料)
21.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方案,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模擬題匯總※ 報名公告匯總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