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析題
46.答:錯。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但并不意味著它是一般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因為教育心理學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課題。
47.答:正確。關于教學和發展的關系,維果斯基認為教學必須要考慮兒童已達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
48.答:正確。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映在將來發生的概率,強化分正強化和負強化。
49.答:錯。直觀是知識掌握的開端環節,是感性知識的重要來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的起點。缺乏這一起點,學生只能習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當然,肯定直觀為知識掌握的開端環節,并非意味著任何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若學生已具備必要的有關感性知識或較概括的知識,則直觀就不是必需的了。
50.答:錯。由結構的問題和無結構的問題的解決過程并不相同。
四.簡答題
51.答:觀察力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感知的能力。觀察力發展的特點:⑴目的更明確。⑵持久性明顯發展。⑶精確性提高。⑷概括性更強。
52.答: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這既是有意義學習的含義,也是劃分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的標準。有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性質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的影響。它受以下條件的制約: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53.答:⑴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識增強。③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④品德結構更為完善。⑵品德發展有動蕩向成熟過渡。①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蕩性,初中二年級是品德發展的關鍵期。②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54.答:㈠環境。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重要因素。㈡智力。創造性與智利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兩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㈢個性。一般而言,創造性與個性之間具有互為因果的關系。
五.論述題
55.答: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使它們成為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因,形成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習需要不斷得到鞏固、加深和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除了主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外,教師還應根據教學不同階段的要求和特點,創設一些輔助條件。①適當的開展學習競賽。在競爭過程中,學生的好勝性動機和求勝的需要會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提高。②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獎勵和懲罰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態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③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學習結果的反饋具有激勵作用,學習結果的反饋要及時、要具體,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④指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正確歸因。學生每次學習之后,總會對自己的學習結果尋找一些原因,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客觀歸因,盡量地將學生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
56.答:概念教學的建議:1、概念分析。對一個概念的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定義。②特征。③例證。④上位概念。⑤下位概念。⑥同位概念。2、突出有關特征,控制無關特征。使概念鮮明、突出,學生容易學習。3、正例與反例的辨別。對正例的分析可以具體說明概念的關鍵特征,對反例的辨別則可以排除無關特征的干擾。4、變式。變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無關特征方面的具體變化,也就是通過保持概念的關鍵特征,變化那些非關鍵特征,從而構成的表現形式不同的例證。5、比較。對相關的概念進行比較,已說明他們之間的區別,這也是概念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