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教育和學校是同時產生的。 (× )
2.教科書是依據課程計劃編寫的,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 (×)
3.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的特點,所以又叫強迫教育。 ( √ )
4.具有場獨立認知方式的人,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
5.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復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 ( √)
6.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是衡量教師行為善惡的最高標準。 ( √)
7.教師的幸福,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履行對他人、對社會的義務過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 ( √)
8.教育法律關系的核心就是權利義務關系。 ( √)
9.學生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是一致的。 ( × )
10.在課堂上,如果學生完全正確地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便沒有必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
11.許多教師從教多年卻仍缺乏良好的教學技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明確的教學技能練習目標。( ×)
12.教師課堂上的多余動作和過分緊張是教學技能不良的表現。 ( √ )
13.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向課堂注入教材之外的新信息。 ( × )
14.人格性問題行為具有外顯性。 ( ×)
15.在德育管理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培養他們關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
16.啟發既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 ×)
17.組織教學僅僅在上課開始時進行。 ( ×)
18.愉快教學法的實質是要讓學生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好學”。 ( √ )
19.終結性評價關心的是最終的目標達成與否。 ( √)
20.檔案袋評價的精神實質就是把學生的一些作業收集起來放在一起。 ( × )
四、 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孟母三遷”的典故體現了影響人發展的哪一種因素?這種因素在人的發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孟母三遷”的典故體現了環境對為發展的影響。
它在人的發展中作用是:①環境使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變成現實。
②環境決定人的發展方向、水平、速度和個別差異。
2.什么是學校德育?小學德育過程的特點有哪些?
答: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
德育過程的特點是:①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②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品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③德育過程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反復且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④德育過程是一個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3.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哪些?簡述創造性的基本特征。
答: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㈠環境。㈡智力。㈢個性。創造性的特征: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4.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答: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與獎懲等。
①有效的說服。教師在說服的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教師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為,還要以情動人。②樹立良好的榜樣。態度與品德作為社會學習的一項內容,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③利用群體約定。研究發現,經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則、協定,對其成員有一定的約束力,使成員承擔責任。④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獎勵和懲罰作為外部的調控手段,不僅影響著認知、技能或策略的學習,而且對個體的態度與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5.教師在課堂上激勵學生的方式有哪些?
答:(參考)教師在課堂上激勵學生的方式有:①情緒渲染激勵。②氣氛渲染激勵。
③成功體驗激勵。④適當焦慮的激勵。⑤獎賞激勵。
6.少先隊社區教育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①熟悉社區情況,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
②開展宣傳活動,倡導社區全民參與。
③建立組織機構,規范社區少先隊管理。
④制訂活動計劃,有序開展社區實踐活動。
⑤結合學校教育提高社區教育的實效。
⑥進行材料收集整理,及時總結活動經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