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選擇題 |
第 3 頁:二、判斷題 |
第 4 頁:三、論述題 |
第 6 頁:四、案例分析題 |
第 7 頁:五、作文指導 |
一、選擇題
1.C
[解析]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正式建黨,所以2011年正好是90周年。
2.B
[解析](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老師。影響人發展的后天因素中,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而教育,從邏輯上講也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響人的發展的自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與那些產生自發影響的環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3.A
[解析]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4.D
[解析]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原則:(1)方向性原則;(2)客觀性原則;(3)科學性原則;(4)教育性原則;(5)民主性原則。
5.B
[解析]創造力是以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以非智力因素為動力,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的一種綜合力。
6.C
[解析]注意的穩定性是個體在較長時間內將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動或對象上的特性。與之相反的注意品質是注意的分散。個體的需要和興趣是注意穩定性的內部條件;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是注意穩定的外部條件。
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范圍,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里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一般成人能同時把握4—6(3-7)個沒有意義聯系的對象。注意的廣度隨著個體經驗的積累而擴大。同時,個體的情緒對注意的廣度也有影響,情緒越緊張,注意廣度越小。
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心二用”,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同時指向不同的對象的特點。如一邊看電視,一邊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條件是,同時進行的活動只有一種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動都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
注意的轉移是個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由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注意的轉移要求新的活動符合引起注意的條件。同時,注意的轉移與原先注意的強度有關。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轉移就越困難。
7. B
[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擬性形象,它是實際事物的模擬品,而非實際事物本身。所謂模像直觀即在對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直覺的能動反映。例如,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等的觀察和演示,均屬于模像直觀。
8. C
[解析]研究證明,過度學習能提高保持的效果,減少遺忘。所謂過度學習是指在學習進行到剛剛能回憶起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學習。一般來說,過度學習所用時間以150%為效果最佳。這樣既不浪費學習時間,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
9. 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5號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這是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的頒行,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時期。
10. A
[解析]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