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雙選題;判斷題 |
第 3 頁: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陜西省2011年中小學教師資格教育基礎理論知識考試
《中學教育學》試卷
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每題只有1個正確答案,20題,共20分)
1.()最早提出“德智體和諧發展”教育思想,其名言:“我愛老師,我更愛真理”著稱于世。
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赫爾巴特
D.盧梭
2.“修道之為教”出自于()。
A.《中庸》
B.《學記》
C.《茍子》
D.《老子》
3.被譽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籍是()。
A.《理想國》
B.《論演說家的教育》
C.《大教學論》
D.《普通教育學》
4.編撰《四書集注》,提出讀書六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做持志”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張載
D.朱熹
5.關于教育起源,持“交往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
A.楊賢江
B.葉瀾
C.蔡元培
D.孟祿
6.()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腦中,需要探明和解決的教育矛盾和理論疑難。
A.教育現象
B.教育規律
C.教育問題
D.教育方法
7.“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目的,其確立的價值取向是()。
A.社會本位
B.個人本位
C.家庭本位
D.群體本位
8.教師形象的核心是教師的()。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政治形象
9.“教師能夠信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并為之努力;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參與專業知識決策.承擔專業責任;能容忍壓力,有較強的適應性;有從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多種模式進行教學的能力.”這是指教師專業發展達到()水平。
A.專業成熟
B.專業發展
C.專業成長
D.專業培訓
10.制定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
A.我國社會發展現狀
B.教育的方針和政策
C.教育學相關理論
D.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11.教師機智、靈活地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特點。
A.示范性
B.復雜性
C.創造性
D.個體性
12.()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A.個別教學
B.班級授課
C.現場教學
D.班組教學
13.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教給學生一系列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是()。
A.反饋性原理
B.科學性原理
C.發展性原理
D.主體性原理
14.一學生決心改掉遲到的毛病,遵守學校紀律,可冬天一到,他遲遲不肯起床,結果又遲到了。對該生的教育應著重培養()。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5.把課程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是依據()來劃分的。
A.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
B.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
C.課程計劃對課程實施的要求
D.課程的表現形式
16.“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教學的()原則。
A.鞏固性
B.循序漸進
C.啟發性
D.育人性
17.以學生的興趣或需要為基礎、根據心理邏輯而編排的,旨在培養具有豐富個性的課程是()。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經驗課程
D.復雜課程
18.用目標參照性測驗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的評價是()。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
D.診斷評價
19.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狀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使之上升為教育理論高度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觀察法
B.教育問卷法
C.教育經驗總結法
D.教育實驗法
20.備課是教學工作的()。
A.基本環節
B.中心環節
C.第一環節
D.最后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