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學設計(本題共30 分)
【課題】美在人間永不朽——中國民間美術
【課型】新授課
【課時】1 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民間美術”的概念;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了解“民間美術”的形式表現。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和組織,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方法;嘗試把“搜集資料-閱讀欣賞-討論探索-評價延伸”的學習方式引入課堂,來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的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喜愛民間美術,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熱愛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理解民間美術的語言特征;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
【教學難點】民間美術的概念講解與掌握;民間美術特征的理解與掌握。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具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程
通過播放過年回家的動畫視頻及春節廣告等以剪紙和皮影方式呈現的藝術形式,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二、激發學生興趣,講授新課
1.播放圖片幻燈片,如:剪紙、刺繡,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提出問題:是否見過這些
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內容?
2.教師作詳細講解。
3.展示實物,總結剪紙、刺繡的特點與分類。
4.提出問題:為什么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有什么特點?教師解答并講述。
三、合作探討,鞏固提高
1.播放多媒體板書,板書內容為總結民間美術的分類、特點采用提綱式板書。
2.播放相關圖片資料讓學生欣賞,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與交流準備搶答問題。并提出
問題:就作品的內容和采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什么寓意和象征意義?
五、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1.教師總結民間美術的藝術特色。
2.布置課后作業:2008 年奧運吉祥物的設計與民間美術的關系。
【課后反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