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選擇題
1.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統一體是( )。
A.授訓
B.文化
C.校規
D.校風
2.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的法規是( )。
A.《教師法》
B.《兒童權利公約》
C.《未成年人保護法》
D.《教育法》
3.( )是指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的怠好品德的方法。
A.陶冶法
B.鍛煉法
C.自我教育法
D.榜樣法
4.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 )。
A.班級規章制度
B.良好的師生關系
C.明確的共同目標
D.一定的組織結構
5.下述不屬于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觀點是( )。
A.教育即生活
B.教學應以經驗為基礎
C.教育即生長
D.教學應以課堂為中心
6.直接決定教育目的性質的因素是( )。
A.生產力
B.文化
C.科學技術
D.政治
7.根據課程的組織核心,可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 )。
A.隱性課程
B.綜合課程
C.拓展課程
D.校本課程
8.促進個體發展從滑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遺傳素質
B.學校教育
C.社會環境
D.個體主觀能動性
9.關于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
B.教育中應充分重視成熟的意義
C.人的所有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長規律支配
D.格賽爾由實驗得出的是“個體發展的成熟決定論”
10.“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 )教學原則的要求。
A.直觀性
B.循序漸進
C.啟發性
D.因材施教
11.個體心理通常從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這說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互補性
D.不均衡性
12.帕克赫斯特創設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道爾頓制
B.設計教學法
C.分組教學
D.特朗昔制
13.( )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針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標
14.“終身教育”概念的基本術語不包括( )。
A.生活
B.終身
C.教育
D.社會
15.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建立的標志是( )。
A.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福祿培爾的《人的教育》
D.斯賓塞的《教育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