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3 頁:寫作題 |
二、材料分析題
30、……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 14分
參考答案:
張老師貫徹了新課改下教師觀的要求,具體分析如下: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材料中,張老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而且對學生的行為予以肯定和鼓勵,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2)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材料中,張老師上課讓學生利用實驗儀器,利于
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增加課程內容活力,主動性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3)教師在對待自我上要不斷反思。材料中,張老師在備課中反思前面的教學,并進行總結,有利于張老師不斷進步。
(4)教師在對待教學上要幫助、引導學生。材料中,張老師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進步。
(5)教師在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學生。材料中,張老師肯定學生的表現,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促進自身的成長,促進學生的進步。
31、……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宋老師的教育行為 14分
參考答案:
宋老師的行為貫徹了教師職業道德,具體分析如下:
(1)宋老師貫徹了關愛學生。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
學生的良師益友。材料中宋老師生活上關心照顧,學習上嚴格要求她,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2)宋老師貫徹了教書育人。教書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材料中宋
老師針對小霜的特點,鼓勵她展示特長,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宋老師貫徹了愛崗敬業。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對工作高度負責。材料中宋老師對待學生存在的問題,認真盡職盡責的處理,踐行了自己作為教師應盡的職責。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積極踐行教師職業道德,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32、…… 問題1:“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其“適合”表現在哪里? 問題2:“漢字的強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統的不斷調適和完善”這觀點,結構特點是什么? 14分
參考答案:
(1)第一問
①首先,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漢字一字一個音節的特點,正與漢語詞匯的這種特點相適應。
②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古以來方言分歧就極為復雜。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字形并不具備精確的表音功能,這正好彌補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區之間起到統一的交際作用。
(2)第二問
文章在論述“漢字的強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統的不斷調適和完善”時從漢字的總體
發展方向、漢字自身的調整兩個方面論述了漢字擁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在論述漢字自身的調整時,又分別從漢字由象形字向形聲字的發展、書寫的便利化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相關推薦:
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