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利潤分配管理
一、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企業是否發放股利、發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時發放股利的方針及對策。
(一)股利分配理論
(二)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2.固定或穩定增長的股利政策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4.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二、利潤分配的制約因素
(一)法律因素
為了保護債權人和股東的利益,法律法規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規定,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必須符合相關法律規范的要求。相關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保全約束。規定公司不能用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和資本公積)發放股利,目的在于維持企業資本的完整性,保護企業完整的產權基礎,保障債權人的權益。
(2)資本積累約束。規定公司必須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數提取各種公積金。另外,它要求在進行股利分配時,一般應當貫徹“無利不分”的原則。
(3)超額累積利潤約束。
這是規定企業不能過度的進行利潤積累。為什么要限制企業過度積累利潤呢?我們知道,企業股東獲得的收益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持有期間獲得的股利,另一部分是將來賣出的時候賣出價和原來買入價的差額,叫資本利得。如果企業過度積累利潤,雖然股東的股利收入減少了,但是,由于股價會上升,所以,股東可以獲得資本利得。股利收入的所得稅稅率要高于獲得資本利得收入的稅率,因此,公司通過過度積累利潤,雖然減少了股東的股利收入,但由于盈余的積累增加,提高了公司股價,從而使股東的資本利得可以增加。所以,過度積累利潤,實質上是一種避稅行為。因此,西方國家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公司不得超額累計利潤,當公司留存收益超過法律認可的水平將被加征額外的稅款。但我國法律目前對此尚未做出規定。
(4)償債能力約束。保證在現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較強的償債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