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成本利潤率法。它是利用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的比例關系確定目標利潤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利潤 = 預計營業成本費用×核定的成本費用利潤率
式中預計營業成本費用是按成本費用資料加以確定的,而核定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則可按同行業平均先進水平確定。
(3) 投資資本回報率法。它是利用利潤總額與投資資本平均總額的比例關系確定目標利潤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利潤 = 預計投資成本平均總額×核定的投資資本回報率
按投資成本回報率確定目標利潤的實質,就是按要求的企業投資利潤率測算目標利潤。
【例2-4】 某企業上年實際投資資本平均總額3 800萬元。為擴大產品銷售規模,計劃年初追加200萬元營運資本,企業預期投資資本回報率為16%。則該企業的目標利潤為:
(3 800+200)×16% = 640(萬元)
(4) 利潤增長百分比法。它是根據有關產品上一期間實際獲得的利潤額和過去連續若干期間的平均利潤率增長幅度(百分比),并全面考慮影響利潤的有關因素的預期變動而確定企業目標利潤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利潤 = 上期利潤總額×(1+利潤增長百分比)
3. 上加法
它是企業根據自身發展、不斷積累和提高股東分紅水平等需要,匡算企業凈利潤,再倒算利潤總額(即目標利潤)的方法。
上式公式中,當以年度凈利潤為基礎按一定百分比計算分配股利時,可采用第一個公式;當以股本為基礎按一定百分比計算分配股利時,只能采用第二個公式。
(三) 企業年度預算目標各指標值的確定舉例
綜合以上分析方法,根據產品價格、銷量、成本之間的關系,確定目標利潤的具體思路是:
預期目標利潤 = 預測可實現銷售×(預期產品售價-預期產品單位成本)-期間費用
按照這一思路,企業年度預算目標各指標值的確定可具體化為如下步驟:
(1) 根據銷售預測,在假定產品售價和成本費用不變的情況下,確定可實現利潤;
(2) 根據企業投資總資本和同行業平均(或先進)投資資本回報率,確定期望目標利潤,并與可實現利潤比較,提出銷售增長率、價格增長率或成本(費用降低率)目標;
(3) 通過各分部及管理部門間的協調,最終落實實現目標利潤的其他各項指標目標值。
【例2-6】 某公司生產經營單一產品,下屬三個分部均為成本中心,專司產品生產與協作。總部為了節約成本和統一對外,除擁有管理職能外,還兼營公司的材料采購與產品最終銷售兩大職能。經公司營銷部門的銷售預測,確定該企業預算年度營銷目標為本企業產品的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30%。
第一,假定價格不變,要求其銷售額達到5 億元。如果當前銷售成本率為60%,可實現的毛利額為2億元,扣除各項費用(銷售費用率為24%)1.2億元,可初步確定目標利潤為8 000萬元。
第二,假定公司現有投資資本平均總額為15億元,按照同行業平均的投資資本回報率8%這一基準,確認公司應該完成的目標利潤為1.2億元。
第三,在收入不可能增長的條件下,與可實現利潤8 000萬元比較,要實現1.2億元的目標利潤,只能通過降低成本費用這一途徑。根據成本費用管理目標,公司要求生產性分部的成本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降低10%,即銷售成本率由60%降低到54%,以此使毛利額由原來的2億元提高到2.3億元,此時目標利潤總額與同行業的差異將由4 000萬元(12 000-8 000)變為1 000萬元[12 000-(23 000-12 000)]。
第四,為完全實現同行業的平均目標利潤,費用總額須從原來的12 000萬元降低到11 000萬元,其費用降低率應達到(12 000-11 000)/12 000 = 8.33%。
第五,經過協調,公司總部與分部按上述測算將最終目標明確下來,即目標銷售額5億元,目標利潤1.2億元,目標銷售成本率54%,目標費用總額1.1億元。
二、主要預算的編制
通過目標利潤預算確定利潤目標以后,即可以此為基礎,編制全面預算。全面預算的編制應以銷售預算為起點,根據各種預算之間的勾稽關系,按順序從前往后逐步進行,直至編制出預計財務報表。
(一) 銷售預算
銷售預算是在銷售預測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年度目標利潤確定的預計銷售量、銷售單價和銷售收入等參數編制的,用于規劃預算期銷售活動的一種業務預算。在編制過程中,應根據年度內各季度市場預測的銷售量和單價,確定預計銷售收入,并根據各季現銷收入與收回前期的應收賬款反映現金收入額,以便為編制現金收支預算提供資料。根據銷售預測確定的銷售量和銷售單價確定各期銷售收入,并根據各期銷售收入和企業信用政策,確定每期的銷售現金流量,是銷售預算的兩個核心問題。
由于企業其他預算的編制都必須以銷售預算為基礎,因此,銷售預算是編制全面預算的起點。
(二) 生產預算
生產預算是規劃預算期生產數量而編制的一種業務預算,它是在銷售預算的基礎上編制的,并可以作為編制材料采購預算和生產成本預算的依據。編制生產預算的主要依據是預算期各種產品的預計銷售量及存貨期初期末資料。具體計算公式為:
預計生產量 = 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結存量-預計期初結存量
生產預算的要點是確定預算期的產品生產量和期末結存產品數量,前者為編制材料預算、人工預算、制造費用預算等提供基礎,后者是編制期末存貨預算和預計資產負債表的基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