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案]對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的淵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屬于我國經濟法的淵源之一。
[該題針對“經濟法的淵源”知識點進行考核]
2.
[答案]對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的規(guī)定。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權利也可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行為和非物質財富3大類,其中非物質財富包括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專用技術等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成果。
[該題針對“經濟法律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3.
[答案]對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經濟法主體資格是通過法定取得和授權取得兩種方式取得。
[該題針對“經濟法律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4.
[答案]錯
[解析]本題考核國家成為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特殊情形。國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作為主體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如發(fā)行國債,但征收稅收是稅務機關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并不是國家以自己的名義征稅的。
[該題針對“經濟法律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5.
[答案]錯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范圍。智力成果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而知識產權屬于非物質財富的范圍,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該題針對“經濟法律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6.
[答案]錯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含義。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甲、乙雙方簽訂商品房建造合同而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并不是乙方承建的該商品房,而是乙方承建商品房的承建行為。
[該題針對“經濟法律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7.
[答案]錯
[解析]本題考核法律事實分類的依據。法律事實分類是以經濟法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并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為依據。例如:戰(zhàn)爭雖然也是由人的行為引起的,但與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無關。因此,戰(zhàn)爭這種社會現象(又稱相對事件)則屬于事件的范疇。
[該題針對“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知識點進行考核]
8.
[答案]對
[解析] 本題考核無效民事行為和可撤銷民事行為的區(qū)別。如果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被依法撤銷,則具有與無效民事行為相同的法律后果,因此該表述是正確的。
[該題針對“法律行為”知識點進行考核]
9.
[答案]對
[解析]本題考核無權代理的法律后果。張某無權代理的行為,如果經過被代理人追認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無權代理人所為代理行為的法律效果歸屬于被代理人,視為有權代理。
[該題針對“代理制度”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答案]對
[解析]本題考核民事責任的范圍。以上方式均屬于民事責任。
[該題針對“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