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大題 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第二大題 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第三大題 判斷題 |
第 4 頁:第一大題 單項選擇題答案解析 |
第 5 頁:第二大題 多項選擇題答案 |
第 6 頁:第三大題 判斷題答案 |
1.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既可以按照合同確定的購買價款也可以按照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
【答案】×
【解析】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2. 企業每期都應當重新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如果在當期造成存貨可變現凈值高于其成本的,則減記的金額必須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內轉回。( )
【答案】×
【解析】導致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是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的消失,而不是在當期造成存貨可變現凈值高于其成本的其他影響因素。如果本期導致存貨可變現凈值高于其成本的影響因素不是以前減記該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則企業會計準則不允許將該存貨跌價準備轉回。另外,在核算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時,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與計提該準備的存貨項目或類別應當存在直接對應的關系。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意味著轉回的金額以將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沖減至零為限。
3.采用出包方式自行建造固定資產工程時,預付承包單位的工程價款應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
【答案】×
【解析】預付承包單位的工程價款應通過“預付賬款”科目核算,按工程進度結算的工程價款,應借記“在建工程”,貸記“預付賬款”。
4.企業取得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使用該項資產,均應自其可供使用時開始攤銷至終止確認時停止攤銷。( )
【答案】×?
【解析】按《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自其可供使用時開始攤銷至終止確認時止。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內不需要攤銷,但需要至少于每一會計期末進行減值測試。
5.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時,應該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 )
【答案】×
【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不足以說明發生減值,如果非嚴重下跌或暫時性的下跌,應該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
6.涉及多項資產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先計算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然后應再按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總成本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
【答案】×
【解析】非貨幣性交換同時換入多項資產的,應分別情況處理:(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雖具有商業實質,但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占換入資產原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7.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單獨進行減值測試。( )
【答案】×
【解析】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而不是單獨進行減值測試。
8.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無論采用成本法核算還是權益法核算,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后期間不得轉回。(?? )
【答案】√
【解析】按照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旦計提減值,以后即使價值回升也不得轉回。
9.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將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
【答案】×
【解析】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將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10.資產負債表日,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并且按照資產減值準則的規定,在以后期間不得恢復其賬面價值。( )
【答案】×
【解析】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以后,繼后期間根據新的環境和情況判斷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使得遞延所得稅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能夠實現的,應相應恢復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