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場詩:遠看燈籠大,近看大燈籠。燈籠是燈籠,上面盡窟窿。“嘭”破燈籠。
話說中級會計實務是中級考試最難的一門,那究竟難在哪里呢?本人以為難在難易理解。難在教材比較枯燥無味。倘若以理解知識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資產,擺脫客觀介紹的口氣,那么知識點就不會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所以本連載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說說教材中的知識點,幫助大家先理解后記憶,學習變的更輕松。
一、主要賬務處理
交易性金融資產天生就不是持有期限長的資產,因為資產如其名,“交易性”三個字給這個資產打下了先天性不足的“烙印”,說明該項資產持有目的就不是為了守你一輩子,說白了就是為了“交易”,一旦有交易機會就會把資產賣出,而市場瞬息萬變如小孩的臉,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給賣了。
能夠充當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一般就是公允價值比較容易確定的,也就是容易變現的資產,比如債券、股票什么的,企業持有這些資產不是為了長期投資,說白了就是“摟草打兔子”,賺個打“醬油”的錢,反正資金在那里閑著也是閑著,總比放銀行強多了不是。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貸:銀行存款
所以正是由于這樣一種特點和目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隨時要被出售(人要是被這樣對待可真沒有安全感),企業關注的就是你給我帶來了多少“投資收益”,到底能打多少瓶“醬油”?所以與這個資產有關的交易稅費、股利利息,公允價值變動等等統統都算到投資收益里面,當然什么時候放到投資收益還要注意時機,不能魯莽。
因此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特點:購入和賣出費用全部入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了,投資者認為這個公允價值變動是體現了企業此時此刻的實際資產,但是畢竟還沒有變現,所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縱然是損益,也終究還沒有變成實實在在的“投資收益”,即便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年底勉為其難地轉入“本年利潤”賬戶了,投資者主觀感情上還是不愿意承認其為真正的“投資收益”,看來媳婦還是沒有最終熬成婆。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或者相反)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或者相反)
借:本年利潤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相反)
相關推薦:2009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重要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