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4】甲企業將其一棟寫字樓租賃給乙公司使用,租賃期3年,從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租時,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2008年1月1日,甲企業認為出租給乙公司使用的寫字樓,其所在地的房地產交易市場比較成熟,具備了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條件,決定對該項投資性房地產從成本模式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2007年12月31日,該寫字樓的原造價為3000萬元,已計提折舊1000 萬元,賬面價值為2000萬元。2008年1月1日,該寫字樓的公允價值為2400萬元。假設甲企業2008年所得稅稅率為25%,按凈利潤的10%計提盈余公積。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在由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時,應作為政策變更,賬務處理如下:
借:投資性房地產—— 成本 2400(公允價值)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 3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2400-2000)×25%]100
盈余公積 [(400-100)×10%] 3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00-100)×90%] 270
【例15】下列關于投資性房地產核算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2007年)
A. 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需要確認減值損失
B.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可轉換為成本模式計量
C.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金額應計入資本公積
D. 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符合條件時可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答案】D
【解析】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適用資產減值的有關規定,計提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所以A項不正確;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所以B項不正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金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以C項不正確。
相關推薦:2009年中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產復習練習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