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實務常見疑難問題第七章 長期股權投資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與成本法和權益法有什么關系?
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劃分是針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而言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提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投資比例)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的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與投資相關的直接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但是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1)以發行債券方式進行的企業合并應該按照以下方式處理:其中債券如果為折價發行的,該部分費用應增加折價的金額;債券如為溢價發行的,該部分費用應該減少溢價的金額。
(2)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按照以下處理:在不管其是否與企業合并直接相關,均應自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發行收入中扣減,在權益性工具發行有溢價的情況下,自溢價收入中扣除,在權益性證券發行無溢價或溢價金額不足以扣減的情況下,應當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購買方按照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之和作為合并成本。
與投資相關的直接相關費用,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
二、企業以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
1.支付現金的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以支付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購買價款、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為初始成本;
2.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成本;為發行權益性證券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自權益性政權的溢價發行收入中扣除,溢價收入不足的,應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以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不公允的除外;
4.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
★成本法和權益法是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后續計量時采用的方法:
初始投資時,首先判斷是否企業合并,如果是企業合并再判斷是否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確認其初始入賬金額。
初始入賬金額確定以后,再根據投資比例等因素確定采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后續計量。
一般情況下,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參股企業),及對被投資企業達到控制的企業(子公司),上面兩種情況使用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對被投資企業達到共同控制(合營企業)或重大影響(聯營企業)采用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
在持股比例上劃分權益法和成本法的標準一般情況下是:持股比例小于20%或大于50%的使用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持股比例在20%到50%之間的(包括20%和50%)使用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
2.關于成本法下宣告現金股利時投資收益的確認和應沖減或應恢復的長期股權投資問題,書上的公式不好記憶,且不好應用,老師能否針對這個問題做一個歸納總結,以方便我們應用?
關于成本法下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時的處理:
成本法下,關于現金股利的處理涉及到三個賬戶,即是“應收股利”、“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可先確定應計入“應收股利”賬戶和“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金額,然后根據借貸平衡原理倒擠出應計入“投資收益”賬戶的金額。
當被投資單位宣告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應得部分借記“應收股利”賬戶!伴L期股權投資”賬戶金額的確定比較復雜,具體做法是:當投資后應收股利的累計數大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的累計數時,其差額即為累計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然后再根據前期已累計沖減的投資成本調整本期應沖減或恢復的投資成本;當投資后應收股利的累計數小于或等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的累計數時,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復的投資成本,則按尚未恢復數額先恢復投資成本,然后再確認投資收益。但恢復數額不能大于原沖減數。
相關推薦: 2011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