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原則:
將累計凈利和累計應收股利進行比較:
(1)如果應得凈利累計數大于應收股利累計數,那么應該沖減的成本為0, 以前如有沖減的成本數,應該全額轉回。
(2)如果應收股利累計數大于應得凈利累計數,那么其差額應該和已經沖減的成本進行比較,差額大于沖減成本的,將大于部分繼續沖減成本,差額小于已經沖減的成本的,小于部分轉回沖減的成本。
3.關于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存貨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同,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的調整金額理解:
因為在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時是要跟被投資方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比較的,就是用支付的對價與享有的被投資方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如果是大于的話那么就按照支付的對價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如果小于的話那么就應該按照享有的被投資方的可辨認凈資產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份額入賬,然后與支付的對價的差額記為營業外收入的;所以投資方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是按照被投資方的資產、負債等的公允價值進行核算的;而被投資方仍然是按照原來的賬面價值進行核算的;因此投資方對于存貨的核算也是按照公允價值進行核算的;
當存貨只有在實現銷售后才通過主營業務進行結轉然后才影響到損益了;而被投資方是按照成本進行結轉的,在計算投資方對應的凈利潤的時候應該用存貨的公允價值的所以應該按照700*80%結轉成本計算凈利潤的,由于結轉的成本增加了,所以凈利潤是要調減的;然后用調整后的凈利潤根據投資方持股比例計算投資方應該確認的投資收益;這個存貨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額是不計入到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中的。
4.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應該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中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關于沖減留存收益的處理學員疑問比較多,我們咨詢了相關專家和授課老師,得到的答案關于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明文規定,規定具體應該用哪種方法,所以兩種方法應該都是可以的,現在關于這兩種方法做一下總結:
(1)按照順序沖減,就是先沖減盈余公積,盈余公積不足沖減的繼續沖減未分配利潤;
(2)按照比例同時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這個按照比例沖減的比例選擇也有兩種方法,一是按照盈余公積的計提比例沖減,比如盈余公積的計提比例為10%,沖減的時候就按照10%的比例沖減盈余公積,剩下的90%的部分沖減未分配利潤;第二種比例就是按照資產負債表中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余額的比例沖減,這個比例和計提比例很可能是不一致的,因為提取完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以后,可能用它們來補虧,因此這個比例會發生變化。
這個問題如果考試的時候涉及到,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因為沒有明確規定,所以這部分內容廣大學員知道這兩種方法,考試的時候會處理就可以了,不需要做過多的研究。
5.關于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過程中,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應如何進行處理?
關于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過程中,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的會計處理:
一、直接相關費用(發行債券和權益性證券的手續費和傭金除外)是否計入投資成本要看投資的性質,首先判斷是否屬于企業合并:
1.如果是企業合并中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應判斷是否為同一控制。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非一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計入投資成本。
2.企業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計入投資成本。
二、發行債券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手續費、傭金的處理。
1.以發行債券方式進行的企業合并,與發行債券相關的傭金、手續費等,應計入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股票)作為合并對價的,與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相關的傭金、手續費等,不管其是否與企業合并直接相關,均應自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發行收入中扣減,在權益性工具發行有溢價的情況下,自溢價收入中扣除,在權益性證券發行無溢價或溢價不足以扣減的情況下,應當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相關推薦: 2011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