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論
第一節 財務報告目標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經濟管理工作。企業的會計工作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一、財務報告目標
企業財務會計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向企業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幫助使用者作出相關決策。承擔這一信息載體和功能的是企業編制的財務報告,它是財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最終結果,是溝通企業管理層與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因此,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十分重要。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決定著財務報告應當向誰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應當保護誰的經濟利益,這是編制企業財務報告的出發點;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決定著財務報告所要求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決定著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是財務會計系統的核心和靈魂。
通常認為財務報告目標有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在受托責任觀下,會計信息更多地強調可靠性,會計計量主要采用歷史成本;在決策有用觀下,會計信息更多地強調相關性,如果采用其他計量屬性能夠提供更加相關信息的,會較多地采用除歷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計量屬性。
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財務報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要是企業財務報告編制的首要出發點,將投資者作為企業財務報告的首要使用者,凸顯了投資者的地位,體現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如果企業在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會計信息與投資者的決策無關,那么財務報告就失去了其編制的意義。根據投資者決策有用目標,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應當如實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經濟資源、對經濟資源的要求權以及經濟資源及其要求權的變化情況;如實反映企業的各項收入、費用、利潤和損失的金額及其變動情況;如實反映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等所形成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情況等,從而有助于現在的或者潛在的投資者正確、合理地評價企業的資產質量、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效率等;有助于投資者根據相關會計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有助于投資者評估與投資有關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風險等。除了投資者之外,企業財務報告的外部使用者還有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由于投資者是企業資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況下,如果財務報告能夠滿足這一群體的會計信息需求,也可以滿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二、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