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學習方法 |
第 2 頁:二、分章講解 |
第 4 頁:三、問題解答 |
三、問題解答
(一)共性問題
問題一:以權益結算和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到期不滿足可行權條件的,不能行權,之前確認的成本、費用是否能夠轉回呢?
參考答案:不能轉回,因為企業(yè)已經收到職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成本不能再調整,如果需要再調整就是調節(jié)利潤,這是不允許的,以后只能通過取消或結算方式完成,這個內容從成本費用來講不能轉回。
問題二:怎樣理解產品質量保證對企業(yè)而言是或有事項,確認為預計負債?
參考答案:固定資產折舊中固定資產原值是確定的,而產品質量保證首先是符合預計負債三個條件:第一,現時義務;第二,很可能發(fā)生;第三,金額能可靠計量,在這種情況下完全符合或有事項準則規(guī)定,所以準則中明確規(guī)定產品質量保證是屬于十三號準則規(guī)范內容,所以確認預計負債。
問題三:對企業(yè)境外經營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發(fā)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而教材和練習題中對當期盈余公積的計提采用的是平均匯率,是否矛盾?
參考答案:沒有矛盾。提取盈余公積是屬于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項目,利潤表折算匯率與提取盈余公積是相同的,可以采取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采用平均匯率折算。
問題四:教材317頁例題17-3漏記折舊費用,為何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而不是調減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參考答案:這道例題漏提了折舊,并不是日后期間發(fā)現報告年度差錯。教材中調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不對的。
問題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按照權益法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調整子公司的凈利潤時,是否需要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參考答案:考試時看題目要求,教材中題目是明確告訴大家不考慮所得稅,從理論上講應該考慮所得稅,但是教材中是不考慮的,考試中只能遵循教材。
問題六:在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的時候是否一定要做第一步不包含商譽的減值的處理,再做包含商譽的減值的處理呢?
參考答案:第一步主要是確認可辨認凈資產的資產組是否發(fā)生減值,如果可辨認凈資產的資產組發(fā)生減值,這部分減值應該由該資產組中的各項資產來分攤,而不能直接全部讓商譽來分攤;所以如果不做一步,就可能掩蓋了這部分可辨認凈資產組的減值損失,全部認為是商譽發(fā)生的減值,這樣會高估資產組的價值,而低估商譽的價值。所以必須進行第一步不包含商譽的減值測試。
問題七:對于差錯更正中所得稅的影響什么時候調整應交所得稅,什么時候調整遞延所得稅?
參考答案:差錯更正如果是當年發(fā)現當年差錯一般不調所得稅,如果是日后事項發(fā)現報告年度中的差錯的,要調所得稅。調所得稅時應注意:一,涉及到暫時性差異的一定要調遞延所得稅。應交所得稅調整前提條件一定是要涉及到損益,收入少確認了就補交所得稅。
問題八:對于售后回購業(yè)務,回購價格高于售價的具有融資性質情況下,回購時導致銷項稅額小于進項稅額,是否可以合理避稅?
參考答案:這種情況屬于正常的會計處理,從業(yè)務處理方式看也是可以少交增值稅的。
問題九:日后調整事項一章中,例題18-4答案中關于所得稅的處理是否正確,考試時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教材例題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