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語音交流(一) |
第 2 頁:語音交流(二) |
④喪失控制權處置子公司投資的處理
個別財務報表
對于處置的股權,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收到的價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 【按照比例沖減賬面價值】
投資收益 【差額】
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其賬面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或其他相關金融資產。其中包括:
由控制的成本法→無控制的成本法(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
由控制的成本法→金融資產
需要追溯調整?不需要
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需要追溯調整?需要
合并財務報表
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
(1)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余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
(2)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存在對該子公司的商譽的,在計算確定處置子公司損益時,應當扣除該項商譽的金額。
(3)與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喪失控制權時轉為當期投資收益。
合并報表當期的處置投資收益=[(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剩余股權公允價值)-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原持股比例]-商譽+其他綜合收益×原持股比例
(10)其他資本公積中,何時轉入損益、屬于其他綜合收益?
項目 | 處置時轉入 | 屬于其他綜合收益 |
(1)自用房地產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形成的資本公積 | 其他業務成本 | 屬于 |
(2)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形成的資本公積 | 投資收益 | 屬于 |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資本公積 | 投資收益;減值時:轉入“資產減值損失” |
屬于 |
(4)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形成的資本公積 | 投資收益;減值時:轉入“資產減值損失” | 屬于 |
(5)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確認長期股權投資時形成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 不轉入損益 | 不屬于 |
(6)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務,等待期內確認的資本公積 | 不轉入損益。行權時:轉入“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 不屬于 |
(7)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確認的資本公積 | 不轉入損益。轉股時:轉入“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 不屬于 |
2.跨章節訓練。
一般做兩遍,第一遍比較認真,第二遍比較粗略,會計適當增加習題量,對不熟練的知識點反復強化。習題并不追求全部做完,這沒有意義,如果做了再多的題,但僅僅只是做過而已,沒有消化,以后碰到還是犯同樣的錯誤的話,多做題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會計的學習,我的體會是一定要多做題,對作題量的要求要高一些,題做的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3.每天4小時學習時間
二、講解本科目重點、難點和學員關注的問題;
1.長期股權投資
(1)初始計量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 | 后續計量 | ||
★控制 | 同一控制下 | 按照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 成本法 |
非同一控制下 | 按公允價值確認長期股權投資 | 成本法 合并成本與按照享有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在合并報表中確認商譽或營業外收入 | |
★對被投資企業無控制無共同控制無重大影響,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 | 按公允價值確認長期股權投資 | 成本法 | |
★對被投資企業有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 | 按公允價值確認長期股權投資 | 權益法:投資成本與按照享有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其中小于確認營業外收入。 |
(2) 成本法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思考問題】需要納稅調整?
(3) 權益法
①“成本”明細科目的會計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2.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該部分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②“損益調整”明細科目的會計核算
【例題】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取得乙公司10%的有表決權股份,能夠對乙公司施加重大影響,假定甲公司取得該投資時, 取得投資時乙公司時僅有一項A商品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相等。該100件A商品存貨單位成本為0.8萬元,公允價值為1萬元。2009年9月,甲公司將其單位成本為6萬元的200件B商品以7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乙公司,乙公司取得商品作為存貨核算。乙公司各年實現的凈利潤為900萬元。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問題一:至2009年末,乙公司對外出售該A商品40件,出售了B商品130件。
2009年調整后的凈利潤=900-(1-0.8)×40-(7-6)×70
問題二:至2010年末,乙公司對外出售該A商品20件,出售了B商品30件。
2010年調整后的凈利潤=900- (1-0.8)×20+(7-6)×30
問題三:至2011年末,乙公司對外出售該A商品40件,即全部出售。出售了B商品40件,即全部出售。
2011年調整后的凈利潤=900-(1-0.8)×40+(7-6)×40
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
自被投資單位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未超過已經確認的投資收益,應抵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被投資單位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已經確認的損益調整的部分應視同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擊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未超過已經確認的損益調整的部分】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差額】
③“其他權益變動”明細科目的會計處理
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計入所有者權益。
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4)成本法與權益方法的轉換
2.投資性房地產
(1)后續計量
成本模式計量 | 采用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
后續計量相關規定 在成本模式下,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規定,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計提折舊或攤銷;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 號—資產減值》的規定進行處理。 |
后續計量相關規定 企業存在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企業選擇公允價值模式,就應當對其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對一部分投資性房地產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對另一部分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應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2)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做出科學合理的估計。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
(1)按期(月)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攤銷 |
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計提折舊或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計量。 (1)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會計處理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
(2)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
(2)取得的租金收入,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
(3)經減值測試后確定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
(2)房地產轉換的會計處理
成本模式下的轉換 | 公允價值模式下的轉換 |
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原值】 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原值】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
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 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差】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原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差】 |
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原值】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貸:投資性房地產 【原值】 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
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借差】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貸差】 |
(3)資本化的后續支出
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 |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 |
企業對某項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擴建等再開發且將來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再開發期間應繼續將其作為投資性房地產,再開發期間不計提折舊或攤銷。 | 企業對某項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擴建等再開發且將來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再開發期間應繼續將其作為投資性房地產。 |
(1)投資性房地產轉入改擴建工程 借:投資性房地產——在建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貸:投資性房地產 |
(1)投資性房地產轉入改擴建工程 借:投資性房地產——在建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
(2)發生改擴建或裝修支出 借:投資性房地產——在建 貸:銀行存款等 |
(2)發生改擴建或裝修支出 借:投資性房地產—在建 貸:銀行存款等 |
(3)改擴建工程或裝修完工 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投資性房地產—— 在建 |
(3)改擴建工程或裝修完工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貸;投資性房地產——在建 |
(4)處置。
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 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
借:其他業務成本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貸:投資性房地產 |
借:其他業務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
3.股份支付
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 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 |
(1)除了立即可行權的股份支付外,在授予日均不做會計處理。 | (1)除了立即可行權的股份支付外,在授予日均不做會計處理。 |
(2)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 借:管理費用等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按授予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 |
(2)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 借: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按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 |
注意問題: (1)確定等待期長度。 (2)等待期長度確定后,在等待期內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根據最新取得的可行權職工人數變動等后續信息做出最佳估計,修正預計可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在可行權日,最終預計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量應當與實際可行權工具的數量一致。 (3)計算截至當期累計應確認的成本費用金額,再減去前期累計已確認金額,作為當期應確認的成本費用金額。 | |
(3)可行權日之后 對于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權日之后不再對已確認的成本費用和所有者權益總額進行調整。 |
(3)可行權日之后 對于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企業在可行權日之后不再確認成本費用,公允價值的變動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應付職工薪酬 【按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 |
(4)行權日 借:銀行存款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股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
(4)行權日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 |
(5)回購股份進行職工期權激勵 企業以回購股份形式獎勵本企業職工的,屬于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應當進行以下處理: 回購股份 借:庫存股 【實際成本】 貸:銀行存款 同時進行備查登記。 確認成本費用 同上 職工行權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庫存股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
(6)特別問題:條款和條件的修改
①條款和條件的有利修改
如果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權益工具的數量
如果修改發生在等待期內,在確認修改日至修改后的可行權日之間取得服務的公允價值時,應當既包括在剩余原等待期內以原權益工具授予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的服務金額,也包括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增加。
如果修改發生在可行權日之后,企業應當立即確認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增加。
如果企業按照有利于職工的方式修改可行權條件,如縮短等待期、變更或取消業績條件(非市場條件),企業在處理可行權條件時,應當考慮修改后的可行權條件。
②條款和條件的不利修改
如果修改減少了授予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企業應當繼續以權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認取得服務的金額,而不應考慮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減少。
如果修改減少了授予的權益工具的數量,企業應當將減少部分作為已授予的權益工具的取消來進行處理。
如果企業以不利于職工的方式修改了可行權條件,如延長等待期、增加或變更業績條件(非市場條件),企業在處理可行權條件時,不應考慮修改后的可行權條件。
4.收入
(1)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
托收承付方式銷售商品的處理 | 發出商品且辦妥托收手續時確認收入 |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處理 |
企業通常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在此之前預收的貨款應確認為預收賬款。 |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委托代銷商品的處理 |
視同買斷方式 ①如果無論是否能夠賣出、是否獲利,均與委托方無關,委托方應確認相關銷售商品收入。 |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②如果受托方可以將商品退回給委托方,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時,確認銷售收入。 |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發出商品 | |
收取手續費方式。 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時,確認銷售收入。 |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發出商品 借:銷售費用 貸:應收賬款 | |
商品需要安裝和檢驗的銷售 |
在購買方接受交貨以及安裝和檢驗完畢后,確認收入。 |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發出商品 |
訂貨銷售的處理 | 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在此之前預收的貨款應確認為預收賬款。 |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以舊換新銷售的處理 |
銷售的商品應當按照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確認收入,回收的舊商品作為購進商品處理。 |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回收的舊商品: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
銷售商品涉及商業折扣、現金折扣、銷售折讓的處理 | 按商業折扣應扣除后確認收入。 現金折扣。收入確認時不考慮現金折扣,按合同總價款全額計量收入。當現金折扣以后實際發生時,直接計入財務費用。 銷售折讓。銷售折讓發生在銷售收入已經確認之后,應直接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
|
銷售退回 | 未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 | 借:庫存商品 貸:發出商品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收賬款 |
已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企業一般應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成本。如該項銷售退回已發生現金折扣的,應同時調整相關財務費用的金額。 | 銷售的反分錄 | |
已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的銷售退回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應當按照有關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 沖減報告年度的收入、成本和費用 | |
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 |
企業根據以往經驗能夠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并確認與退貨相關的負債的,通常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 |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確認估計銷售退回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主營業務成本 預計負債 |
企業不能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的,通常應在售出商品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借:應收賬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
分期收款銷售商品 |
應當根據應收款項的公允價值(或現行售價)一次確認收入。 | 借:長期應收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未實現融資收益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本期攤銷金額=(長期應收款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期初余額)×折現率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貸:財務費用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應收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售后回購的處理 |
在大多數情況下,回購價格固定或原售價加合理回報,售后回購交易屬于融資交易,企業不應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回購價格大于原售價的差額,企業應在回購期間按期計提利息費用,計入財務費用。 |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財務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
(2)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1.提供勞務交易結果能夠可靠估計,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
已經發生的成本占估計總成本的比例(掌握計算)
本期確認的收入=勞務總收入×本期末止勞務的完工進度-以前期間已確認的收入
本期確認的費用=勞務總成本×本期末止勞務的完工進度-以前期間已確認的費用
2.提供勞務交易結果不能可靠估計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勞務交易結果不能夠可靠估計的,企業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
按照能夠得到補償的金額確認收入,并按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結轉勞務成本。
3.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混合業務
(1)如果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能夠區分且能夠單獨計量的,企業應當分別核算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將銷售商品的部分作為銷售商品處理,將提供勞務的部分作為提供勞務處理;
(2)如果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不能夠區分,或雖能區分但不能夠單獨計量的,企業應當將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全部作為銷售商品進行會計處理。
4.授予客戶獎勵積分的處理
【例題】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會批準了管理層提出的客戶忠誠度計劃。該客戶忠誠度計劃為:輸積分卡的客戶在甲公司消費一定金額時,甲公司向其授予獎勵積分,客戶可以使用獎勵積分(每一獎勵積分的公允價值為0.01元)購買甲公司經營的任何一種商品;獎勵積分自授予之日起2年內有效,過期作廢。
(1)2010年度,甲公司銷售各類商品共計1000萬元(不包括客戶使用獎勵積分購買的商品),授予客戶獎勵積分共計1000萬分。
2010年度授予獎勵積分的公允價值=1000×0.01=10(萬元)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990
遞延收益 10
(2)2010年度客戶使用獎勵積分共計600萬分。2010年末,甲公司估計2010年度授予的獎勵積分將有80%在2年內使用。
兌換積分時:
借:遞延收益 7.5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600/1000×80%)=7.5
(3)建造合同收入
因訂立合同而發生的費用
建造承包商為訂立合同而發生的差旅費、投標費等,能夠單獨區分和可靠計量且合同很可能訂立的,應當予以歸集,待取得合同時計入合同成本;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零星收益,不計入合同收入,應沖減合同成本。
企業應當根據完工百分比法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合同收入和費用。已完合同工作的測量等方法確定。
學員問題:
1.您說的那個“瞻前顧后”我老是做不到,總是學了后面忘了前面
2.我二十天可以學習完習題班的學習和練習,之前也做過您編精典題解,我手里還有一本指南,我是一起來練呢,還是分開下一輪再來學,如果一起來做的話,時間會拉長一些。
老師回答:
1.只能天天看,看了后面的前面再拿回來再看,一天看三四個小時,只能反復看。
2.習題班去先做一遍再去聽,省時間。中華會計網校編的應試指南和經典題解兩本書選擇一本就可以了,沒時間同時做,以一本為標準,總結就行了。
學員問題:我去年參加中級會計實務考了59分,沒過,我現在這段學習方法應該怎么學習?謝謝老師給個建議。
老師回答:在有基礎的情況下,1.把講義的題目真正看懂了,然后做題。要橫向總結。抓基礎的東西。沖刺階段再做跨章節的。后面再聽一下串講。
學員問題:我的習題是先做,然后再聽的,就是網校題目我是聽一輪一起來做呢,一輪下來二十天,加上網校的題目肯定不夠了,要用更長的時間,還是下一輪再來做分長一些時間?
老師回答:習題班是要聽,做,還是要總結的,有一定的代表性,題很少有重復的。后面的時間還是達到每天有個訓練的題,你把時間安排一下,應該沒有問題的。
學員問題:我過了兩科,就剩下一門中級會計實務,做課后習題的話,單選、判斷都做了兩遍了,計算題這兩天才開始,特別是牽涉到處置這一塊收入,歸集,還有計算題,我想問一下能不能跳過一些不重要的章節,挑重要的章節來練。
老師回答:你在做題的時候最好不要看答案,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然后找出哪錯了。還有一個就是如果這個題我看完了,懂了,那么沒問題。如果還不懂,最好記一下答案。
再有就是不重要的章節舍去不做,除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沒什么可做的,其他章節的題
目還是需要做一下,沒有什么不太重要的,現在還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議都要做一下。
強調重點章節:
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主觀題)、資產減值、金融資產、股份
支付、債務重組(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結合)、或有事項(與差錯更正結合)、收入(重中之
重)、差錯更正(十七章與十八章相結合)、合并報表(主觀題)。其他章節屬于基礎性章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