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會計估計變更的概念 |
第 2 頁: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
第二節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會計估計變更的概念
【考情分析】
考頻:★★★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多選,2011年單選
【本節目錄】
1.會計估計的概念
2.會計估計變更的概念及其原因
【高頻考點】:會計估計變更的概念
(一)會計估計的概念
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會計估計具有以下特點:
1.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于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企業總是力求保持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但有些交易或事項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因而需要根據經驗作出估計;同時,由于采用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也使得有必要充分估計未來交易或事項的影響。可以說,在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過程中,會計估計是不可避免的,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于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例如,對于固定資產折舊,需要根據固定資產消耗方式、性能、技術發展等情況進行估計。
2.會計估計應當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
由于經營活動內在的不確定性,企業在會計核算中,不得不經常進行估計。某些估計主要用于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例如,法律訴訟可能引起的賠償等;另一些估計主要用于確定將在某一期間記錄的收入或費用的金額,例如,某一期間的折舊費用、攤銷費用的金額、在某一期間內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建造合同已實現收入的金額,等等。企業在進行會計估計時,通常應根據當時的情況和經驗,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進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進行會計估計的基礎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進行會計估計所依據的信息或資料不得不進行更新。由于最新的信息是最接近目標的信息,以其為基礎所作的估計最接近實際,所以,進行會計估計時應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
3.進行會計估計并不會削弱會計核算的可靠性。
進行合理的會計估計是會計核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不會削弱會計核算的可靠性。企業為了定期、及時地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將延續不斷的經營活動人為劃分為一定的期間,并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定期確認和計量。例如,在會計分期的情況下,許多企業的交易跨越若干個會計年度,以至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決定;哪些支出可以在利潤表中作為當期費用處理,哪些支出符合資產定義應當遞延至以后各期等。由于存在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的假設,在確認和計量過程中,不得不對許多尚在延續中、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予以估計入賬。但是,估計是建立在具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而不是隨意的。例如,企業估計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應當考慮該項固定資產的技術性能、歷史資料、同行業同類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本企業經營性質等諸多因素,并掌握確鑿證據后確定。企業根據當時所掌握的可靠證據作出的最佳估計,不會削弱會計核算的可靠性。
下列各項屬于常見的需要進行估計的項目:
(1)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2)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下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定。
(3)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與凈殘值,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4)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與凈殘值。
(5)可收回金額按照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確定的,確定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的方法;可收回金額按照資產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確定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
(6)建造合同或勞務合同完工進度的確定。
(7)公允價值的確定。
(8)預計負債初始計量的最佳估計數的確定。
(9)承租人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出租人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配。
(二)會計估計變更的概念及其原因
由于企業經營活動中內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某些財務報表項目不能精確地計量,而只能加以估計。如果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積累更多的經驗以及后來的發展變化,可能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修正。
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
通常情況下,企業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發生會計估計變更:
(1)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企業進行會計估計,總是要依賴于一定的基礎,如果其所依賴的基礎發生了變化,則會計估計也應相應作出改變。例如,企業某項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原定為15年,以后獲得了國家專利保護,該資產的受益年限已變為10年,則應相應調減攤銷年限。
(2)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企業進行會計估計是就現有資料對未來所作的判斷,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積累更多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修訂。例如,企業原對固定資產采用年限平均法按15年計提折舊,后來根據新得到的信息--使用5年后對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的產量有了比較準確的證據,企業改按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