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悉"兵器"
了解存貨發出方法有幾種,各自適應的范圍是什么,需要設置什么樣的會計科目,這是我們掌握好發出存貨方法的一個前提。
二、"實戰"演練
知道了方法的適用范圍,設置什么樣的科目,相當于我們進一步核算的工具拿到手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實戰練習了,遇到不同的題目,見招拆招一一破解。
實際上計劃成本法是初級會計實務這門考試的重點,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在考試中也多次出現,那么這三種方法實際上在題目中都會明確說明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相關的核算,因此保證題目正確的關鍵點在于:
1、這種方法公式運用的正確與否;
2、 會計科目使用的是否正確。
我們看一道典型的例題,看看容易出錯的點在哪里:
「例題1」某制造業企業采用計劃成本法進行材料核算。2007年6月份該企業原材料科目下某類材料的期初余額為200 000元,計劃單位成本10元/公斤,材料成本差異20 000元。7月10日外購該材料5 000公斤,單價11元/公斤,款項通過銀行支付,7月11日該批材料驗收入庫。7月20日外購該材料5 000公斤,單價12元/公斤,款項尚未支付,7月22日該批材料驗收入庫。7月15日、7月25日生產車間分別領用該材料4 000公斤(該材料增值稅稅率17%)。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進行會計處理。
「易出錯點1.分析」本題目在一開始就提出是按計劃成本法進行相關的計算,那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會計科目的設置,需要設置的會計科目是:
材料采購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異
「答案」
(1) 7月10日購入材料,支付貨款55000元,增值稅款9 350元(55000×17%):
借:材料采購55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9 350
貸:銀行存款64 350
「易出錯點2.分析」材料入庫時,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確認材料成本差異的入賬金額及方向,那么必須知道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核算內容:
材料成本差異的主要賬務處理:
入庫材料發生的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材料成本差異",貸記"材料采購"科目;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答案」
(2) 7月11日,該批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50 000
材料成本差異5 000
貸:材料采購55 000
「分析」第(3)和(4)的分析過程同分析一和分析二,所以直接得到處理:
「答案」
(3) 7月20日,購入材料,支付貨款60 000元,增值稅款10 200元(60 000×17%):
借:材料采購6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 200
貸:應付賬款70 200
(4) 7月22日,第二批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50 000
材料成本差異10 000
貸:材料采購6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