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 通過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發生的審計費、評估費和咨詢費等中介費用,均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以企業作為對價所付出的資產、發生或者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所支付的非貨幣性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
3.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按照其差額調減長期股權投資,并確認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應按其差額調增長期股權投資,并計入營業外收入。( )
4. 在權益法下,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股票股利時, 投資企業不做賬務處理。( )
5. 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應按歷史成本計量,不計提減值準備。( )
6. A公司購入B公司(非上市公司)5%的股份,買價161 000元,其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4 000元。那么A公司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為161 000元。( )
7. 合并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100%的股權,不一定屬于吸收合并。( )
8.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在確認投資收益時,對于投資雙方因順流、逆流交易產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應全部予以抵銷。( )
9. 權益法核算下,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準備。除上述規定外,還應結轉原計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
10. 對于共同控制資產在經營、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有關直接費用以及應由本企業承擔的共同控制資產發生的折舊費用、借款利息費用等,合營各方應當按照合同或協議的約定確定應由本企業承擔的部分,作為本企業的費用確認。( )
四、計算題
1. 甲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甲公司2×10年至2×11年有關長期股權投資資料如下:
(1)2×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一項固定資產(設備)與一批庫存商品作為對價,取得乙公司60%的股權。甲公司所付出固定資產的原價為3 000萬元,累計折舊為1 800萬元,公允價值為1 500萬元,商品的成本為500萬元,公允價值為600萬元。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總額為5 000萬元,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5 400萬元。在企業合并過程中,甲公司支付相關法律咨詢費用40萬元,相關手續均已辦理完畢。
(2)2×10年4月2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9年度的現金股利300萬元。
(3)2×10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9年度現金股利。
(4)2×10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600萬元。
(5)2×11年4月25日,甲公司處置該項股權投資,取得價款3 500萬元。
要求:
(1)假定合并前,甲公司與乙公司屬于同一集團,編制甲公司2×10年至2×11年與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有關的會計分錄;
(2)假定合并前,甲公司與乙公司不具有關聯方關系,編制甲公司取得該項長期股權投資時的會計分錄。(單位用萬元表示)
2. A公司于2×10年1月1日以1 000萬元購入B公司股票400萬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實際發行在外股數的30%,A公司采用權益法核算此項投資。
2×10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3 000萬元。除下列項目外,其他賬面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單位:萬元)
項目 |
賬面價值 |
公允價值 |
預計尚可使用年限 |
存 貨 |
300 |
500 |
— |
固定資產 |
200 |
300 |
10(已使用1年) |
無形資產 |
50 |
100 |
5 |
B公司上述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均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或攤銷,預計凈殘值均為0。在A公司取得投資時的B公司賬面存貨于2×10年對外部第三方售出60%,剩余部分于2×11年全部對外售出。
2×10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340萬元。2×11年B公司發生虧損500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完成A公司上述有關投資業務的會計分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