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押題試卷 |
第 8 頁:答案及解析 |
三、判斷題
1、經營者和所有者的主要利益沖突,是經營者希望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能夠獲取更多的報酬、更多的享受;而所有者希望以較小的代價實現更多的財富。協調這一利益沖突的方式是解聘、股票期權和績效股。( )
2、財務預算作為總預算的最后環節,它是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企業業務預算與專門決策預算的結果。( )
3、邊際資本成本是企業進行追加籌資的決策依據。籌資方案組合時,邊際資本成本的權數采用目標價值權數,即按照目標資本結構計算邊際資本成本。( )
4、一般來說,在企業初創階段,在較低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 )
5、凈現金流量又稱現金凈流量,是指在項目運營期內由建設項目每年現金流入量與同年現金流出量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序列指標。( )
6、按照指標在決策中的重要性分類,財務可行性評價指標分為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 )
7、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票分割會使發行在外的股票總數增加,進而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 )
8、代理理論認為理想的股利政策應該是代理成本最小的股利政策。( )
9、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為避免企業多繳稅所采取的管理對策和措施,應由財務部做出決策并負責督導。( )
10、在企業財務績效定量評價中,帶息負債比率屬于反映企業債務風險狀況的基本指標。( )
四、計算題
1、已知某公司當前資本結構如表所示:
籌資方式 |
金額(萬元) |
長期債券(年利率8%) 普通股(9000萬股) 留存收益 |
2000 9000 4000 |
合 計 |
15000 |
因生產發展需要,公司年初準備增加資金5000萬元,現有兩個籌資方案可供選擇:甲方案為增加發行2000萬股普通股,每股市價2.5元;乙方案為按面值發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為10%的公司債券5000萬元。假定股票與債券的發行費用均可忽略不計;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2)如果公司的固定性經營成本為2000萬元,計算處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乙方案的總杠桿系數。
(3)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24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采用的籌資方案。
(4)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32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采用的籌資方案。
(5)若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增長10%,計算采用乙方案時該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長幅度。
2、某企業2010年A產品銷售收入為4000萬元,總成本為3000萬元,其中固定成本為600萬元。2011年該企業有兩種信用政策可供選用:
甲方案:給予客戶60天信用期限(n/60),預計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貨款將于第60天收到,其信用成本為140萬元。
乙方案:信用政策為(2/10,1/20,n/90),預計銷售收入為5400萬元,將有30%的貨款于第10天收到,20%的貨款于第20天收到,其余50%的貨款于第90天收到(前兩部分貨款不會產生壞賬,后一部分貨款的壞賬損失率為該部分貨款的4%)。收賬費用為50萬元。
該企業A產品銷售額的相關范圍為3000~6000萬元,企業的資金成本率為8%(為簡化計算,本題不考慮增值稅因素;1年按360天計算)。
要求:(1)計算該企業2010年的下列指標:
①變動成本總額;
②以銷售收入為基礎計算的變動成本率。
(2)計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 應收賬款平均收現期;
②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③ 應收賬款占用資金;
④ 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應計利息;
⑤壞賬損失;
⑥乙方案的現金折扣;
⑦邊際貢獻總額;
⑧稅前收益。
(3)計算甲方案的稅前收益。
(4)為該企業作出采用何種信用政策的決策,并說明理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