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7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9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1 頁:判斷題答案 |
第 12 頁:計算分析題答案 |
三、判斷題
1.
【答案】×
【解析】公司凈利潤的分配順序是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向股東分配股利。
2.
【答案】√
【解析】定性分析法,即非數量分析法,是指由專業人員根據實際經驗,對預測對象的未來情況及發展趨勢作出預測的一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也稱數量分析法,是指在預測對象有關資料完備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建立預測模型作出預測。一般在預測對象的歷史資料不完備或無法進行定量分析時采用定性分析法。
3.
【答案】×
【解析】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下的單位完全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各種期間費用,所以單位成本=100+450000/5000=190(元),單位產品價格=190×(1+30%)/(1-5%)=260(元)。
4.
【答案】√
【解析】保本點定價法下成本需按其性態,即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關系,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保本點定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據產品銷售量計劃數和一定時期的成本水平、適用稅率來確定產品的銷售價格。完全單位成本包括單位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所以單位成本=240+500000/10000=290(元),單位產品價格=290/(1-5%)=305.26(元)。
5.
【答案】×
【解析】利用制造成本定價不利于企業簡單再生產的繼續進行,因為制造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不包括各種期間費用,因此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產品的真實價值消耗和轉移。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在完全成本基礎上制定價格,可以保證企業簡單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因此該公司適宜采用。
6.
【答案】√
【解析】需求價格彈性系數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產品的需求量隨其價格的升降而變動的程度,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P表示價格變動量;△Q表示需求變動量;
表示基期單位產品價格;
表示基期需求量。
7.
【答案】√
【解析】保本點,又稱盈虧平衡點,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的銷售水平,在此水平上利潤等于零。采用保本點定價法確定的價格是最低銷售價格。
8.
【答案】×
【解析】組合定價策略是針對相關產品組合所采取的一種方法。它根據相關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同情況,使互補產品價格有高有低,或使組合售價優惠。而聲望定價是企業按照其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消費者中的信任程度來制定產品價格的一種方法,它屬于心理定價策略。
9.
【答案】√
【解析】雙位定價是指在向市場以掛牌價格銷售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標價來促銷的一種定價方法。
10.
【答案】√
【解析】回歸分析法是一種較為精確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它是根據過去一定期間的業務量和混合成本的歷史資料,應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業務量與混合成本關系的回歸直線,借以確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方法。
11.
【答案】×
【解析】企業為維持一定經營能力所必須負擔的最低成本是約束性固定成本。
12.
【答案】×
【解析】材料價格差異的形成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如市場價格、供貨廠商、運輸方式、采購批量等的變動,都可能導致材料的價格差異。但由于它與采購部門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其差異應主要由采購部門承擔責任。
13.
【答案】×
【解析】通常,正常標準成本大于理想標準成本。因為正常標準成本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等,而理想標準成本假設生產過程無浪費、機器無故障、人員無閑置、產品無廢品。
14.
【答案】×
【解析】作業成本計算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直接費用的確認和分配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間接費用的分配對象不再是產品,而是作業。
15.
【答案】×
【解析】非增值成本不僅指非增值作業發生的成本,還包括增值作業中因為低效率所發生的作業成本。
16.
【答案】×
【解析】剩余收益指標彌補了投資報酬率指標會使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沖突的不足,但由于其是一個絕對指標,故難以在不同規模的投資中心之間進行業績比較。該題的說法是錯誤的。
17.
【答案】×
【解析】利潤中心是指既對成本負責又對收入和利潤負責的責任中心,它不僅要絕對地降低成本,而且更要尋求收入的增長,并使之超過成本的增長。換言之,利潤中心對成本的控制是聯系著收入進行的,它強調相對成本的節約。
18.
【答案】×
【解析】采用內部轉移價格主要是為了考核、評價各責任中心的業績,并不強求各責任中心的轉移價格完全一致,因此交易的各責任中心可以根據企業管理需要分別選用不同內部轉移價格對交易予以計量,即雙重價格。
19.
【答案】×
【解析】盈利水平不變的前提下,股利發放額與投資機會的多寡呈反方向變動;而在投資機會維持不變的情況下,股利發放額將與公司盈利呈同方向波動。
20.
【答案】√
【解析】“手中鳥”理論認為,用留存收益再投資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并且投資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進一步加大,因此,厭惡風險的投資者會偏好確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將收益留存在公司內部,去承擔未來的投資風險。該理論認為公司的股利政策與公司的股票價格是密切相關的,即當公司支付較高的股利時,公司的股票價格會隨之上升,公司價值將得到提高。
21.
【答案】×
【解析】本題的考核點是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的缺點。其恰好又是固定股利支付率分配政策的優點,即公司的股利支付與其盈利能力相配合。
22.
【答案】×
【解析】由于企業處于衰退期,此時企業將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資所得報酬低于股東個人單獨將股利收入投資于其他投資機會所得的報酬,企業就不應多留存收益,而應多發股利,這樣有利于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23.
【答案】×
【解析】通貨膨脹因素屬于制約利潤分配政策的其他因素,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造成重置固定資產的資金缺口,為了補缺,企業一般會采取偏緊的利潤分配政策。
24.
【答案】×
【解析】以公司的應付票據發放股利的方式屬于負債股利支付方式。
25.
【答案】√
【解析】除息日是指股票的所有權和領取股息的權利相分離的日期,從除息日開始,股利權利不再從屬于股票。因此,新購入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不能享有公司本次已宣告發放的股利。
相關推薦:
各地2012會計職稱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