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該商品簽訂了銷售合同,合同數量小于庫存數量,應當分別計算有合同的可變現凈值和沒有合同的可變現凈值,分別確定有合同的和沒有合同的是否發生了減值:有合同的部分的可變現凈值=5000×(190—1)=94.5(萬元),其成本為100萬元,應確認的減值損失為5.5(萬元);沒有合同的部分的可變現凈值=5000×(180—1)=89.5(萬元),其成本為100萬元,應確認的減值損失為10.5(萬元),合計應確認的減值損失16 萬元。注意:不能把有合同的和沒有合同的合在一起計算確定是否發生了減值。
2.【答案】A
【解析】應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1.8×5×7.6)-(1.5×5×7.7)=10.65(萬元)。實質上意味著: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匯率變動對其影響,一并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 【答案】C
【解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費用確認固定資產的初始成本。500000×(PA,8%,3)=1288550;1288550>125萬元,所以,甲公司租入該設備的入賬價值為125萬元+5萬元=130萬元。
4.【答案】B
【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答案】C
【解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6.【答案】B
【解析】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商標權作為無形資產確認,其余均不確認無形資產。
7.【答案】C
【解析】按照票面利率和面值計算每期利息、債券的面值,按照不附轉換權的債券實際利率來折現,折現后的價值即為負債的公允價值=10000×3%×2.6730+10000×0.8396=9197.90(萬元)。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利息費用-支付的利息=9197.90+9197.90×6%—10000×3%=9449.77 (萬元)。
8.【答案】B
【解析】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收到的補價,所以,甲公司取得該股票的入賬價值=1000-100=900(萬元)。
9.【答案】C
【解析】應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重組債務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所以,債務重組利得=(23.4-22)=1.4(萬元)。
10.【答案】B
【解析】銷售機構固定資產報廢凈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支出)。
11.【答案】B
【解析】僅與企業存在下列關系的各方不構成企業的關聯方:(1)與該企業發生日常往來的資金提供者、公用事業部門、政府部門和機構,以及與該企業發生大量交易而存在經濟依存關系的單個客戶、供應商、特許商、經銷商或代理商;(2)與該企業共同控制合營企業的合營者;(3)僅僅同受國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關聯方關系的企業不構成關聯方。
12.【答案】B
【解析】該固定資產內部交易抵銷處理對利潤總額的影響金額=(160-150)-(160/5/2-150/5/2)=9(萬元)。 會計處理:
購入當期內部交易的固定資產的抵銷處理
借:營業收入 (內部銷售收入)160
貸:營業成本 (內部銷售成本)150
固定資產——原價(差額,即未實現的毛利)10
同時,將內部交易固定資產當期多計提的折舊費用和累計折舊予以抵銷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當期多計提的折舊)1
貸:管理費用 (當期多計提的折舊)1
13.【答案】D
【解析】出售該寫字樓時應確認的其他業務收入=7000萬(售價)+1800萬(公允價值變動金額)=8800萬元。
14.【答案】D
【解析】職工薪酬范圍: ①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②職工福利費; ③“五險一金”:醫療、養老、工傷、失業、生育和住房公積金; ④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⑤非貨幣性福利;⑥辭退福利。所以,每月薪酬總額=6+1+(25-1)/60=7.4(萬元)。
15.【答案】C
【解析】持有至到期債券屬于貨幣性資產,以持有至到期債券換取長期股權投資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相關推薦:2009年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