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計算題 |
第 8 頁:綜合題 |
第 9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11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3 頁:判斷題答案 |
第 14 頁:計算題答案 |
第 16 頁:綜合題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B
[解析]:國庫券利息收入免稅,應納稅調減;企業發生的合理的職工薪酬可在稅前全額扣除,不需要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011年的所得稅費用=(1 000-10)×25%=247.5(萬元)。
[該題針對“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2
[答案]:C
[解析]:根據準則規定,如果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影響也應計入所有者權益。期末按公允價值調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應調整資本公積,由此確認的遞延所得稅也計入資本公積,不計入影響所得稅費用。
[該題針對“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3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應交所得稅=(1 000+80-40)×33%=343.2(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80×25%=20(萬元),同時計入所得稅費用貸方。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00×25%=50(萬元),同時計入資本公積借方。所以2007年度利潤表上的所得稅費用=343.2-20=323.2(萬元)。
[該題針對“稅率變動時遞延所得稅的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4
[答案]:D
[解析]:“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借方余額=(33/33%+30)×25%=32.5(萬元)。
[該題針對“稅率變動時遞延所得稅的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5
[答案]:B
[解析]:存貨的賬面價值=1 600萬元,計稅基礎=1 000萬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600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600×25%=150(萬元);
其他應付款的賬面價值=500萬元,計稅基礎=0,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00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500×25%=125(萬元);
因此考慮遞延所得稅后的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4 200+125-150=4 175(萬元)
應確認的商譽=5 000-4 175=825(萬元)。
[該題針對“合并財務報表中遞延所得稅的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6
[答案]:D
[解析]:2010年12月31日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 000-1 000×5/10=500(萬元),所以2010年年末應計提的減值準備=500-360=140(萬元)。2011年無形資產攤銷金額=360/5=72(萬元),所以2011年年末的賬面價值=360-72=288(萬元),計稅基礎=1 000-1 000×6/10=400(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400-288)×25%=28(萬元)。
[該題針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7
[答案]:C
[解析]:甲公司預計在未來5年不能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利用該可抵扣虧損,則應該以能夠抵扣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計算當期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當期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3 000×25%=750(萬元)。
[該題針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8
[答案]:B
[解析]: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應該按轉回期間的稅率來計算。2007年和2008年為免稅期間不用交所得稅,但是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2007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2 000×25%=500(萬元)
2008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2 400×25%=600(萬元)
2008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600-500=100(萬元)
[該題針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9
[答案]:A
[解析]: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既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也不影響會計利潤,因此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該題針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