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及答案解析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及答案解析 |
第 4 頁:判斷題及答案解析 |
第 5 頁:計算分析題及答案解析 |
第 6 頁:綜合題及答案解析 |
四、計算分析題(本類題共2小題。第1小題12分,第2小題10分,共22分,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特別說明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36 甲企業于2013年1月1日以32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乙企業80%的股權(甲、乙企業為不屬于同一控制下的兩個企業)。在購買日,乙企業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3000萬元,沒有負債。乙企業所有資產被認定為一個資產組,且該資產組包括商譽。乙企業2013年年末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500萬元。資產組(乙企業)在2013年年末的可收回金額為2000萬元。假定乙企業2013年年末可辨認資產包括一項固定資產和一項無形資產,其賬面價值分別為1500萬元和1000萬元,并按照賬面價值比例分攤減值損失。
要求:
(1)計算甲企業在其購買日的合并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商譽和少數股東權益。
(2)計算資產組(乙企業)在2013年年末的賬面價值(包括完全商譽)金額。
(3)計算資產組(乙企業)的減值損失并確認每一項資產的減值損失金額。
(4)編制合并財務報表中有關資產減值損失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請參考解析
【系統解析】
(1)甲企業在其購買日的合并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商譽=3200-3000×80%=800(萬元),少數股東權益=3000×20%=600(萬元)。
(2)合并財務報表中反映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2500+800=3300(萬元);
計算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3200/80%-3000)×20%=200(萬元);
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包括完全商譽)=3300+200=3500(萬元)。
(3)資產組(乙企業)的減值損失=3500-2000=1500(萬元);
甲企業應當首先將1500萬元減值損失,抵減商譽的賬面價值1000萬元(800/80%),其中分攤到少數股東權益的為200萬元(1000×20%),剩余的1300萬元應當在歸屬于甲企業(母公司)的商譽和乙企業可辨認資產之間進行分攤:
應確認商譽減值損失為800萬元;
固定資產應分攤的減值損失=(1300-800)×1500/(1500+1000)=300(萬元);
無形資產應分攤的減值損失=(1300-800)×1000/(1500+1000)=200(萬元)。
(4)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800
貸:商譽減值準備 8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3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00
37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貨的賬面價值為1390萬元,其具體情況如下:
(1)A產品100件,每件成本為10萬元,賬面成本總額為1000萬元,其中40件已與乙公司簽訂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銷售價格為每件11萬元,其余A產品未簽訂銷售合同。
A產品2013年12月31日的市場價格為每件10.2萬元。
預計銷售每件A產品需要發生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0.5萬元。
(2)B配件50套,每套成本為8萬元,賬面成本總額為400萬元。B配件是專門為組裝A產品而購進的。50套B配件可以組裝成50件A產品。B配件2013年12月31日的市場價格為每套9萬元。將B配件組裝成A產品,預計每件還需發生加工成本2萬元。
2013年1月1日,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30萬元(均為對A產品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2013年對外銷售A產品轉銷存貨跌價準備20萬元。
要求:編制甲公司2013年12月31日計提或轉回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請參考解析
【系統解析】
(1)A產品:
①有銷售合同部分:
A產品可變現凈值=40×(11—0.5)=420(萬元),成本=40×10=400(萬元),這部分存貨無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②超過合同數量部分:
A產品可變現凈值=60 ×(10.2—0.5)=582(萬元),成本=60 ×10=600(萬元),這部分存貨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8萬元。
A產品本期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8-(30—20)=8(萬元)。
(2)B配件:
用B配件生產的A產品發生了減值,所以用B配件生產的產品應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B配件可變現凈值=50×(10.2-2-0.5)=385(萬元),成本=50×8=400(萬元),B配件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00-385=15(萬元)。
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23
貸:存貨跌價準備——A產品8
——B配件15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