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解析 |
五、綜合題
1.
【答案】
(1)
、4月30日外購時
借:在途物資 70.6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0.2
貸:銀行存款 80.8
、5月10日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 70.6
貸:在途物資 70.6
、6月30日進行減值測試
甲材料的可變現凈值小于成本,發生減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70.6-59.5=11.1(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 11.1
貸:存貨跌價準備 11.1
④12月31日進行減值測試
甲材料的可變現凈值小于材料成本,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70.6-59.9=10.7(萬元),由于之前的減值因素已經消失,應當恢復之前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1.1-10.7=0.4(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存貨跌價準備 0.4
貸:資產減值損失 0.4
(2)
借:銀行存款 76.05
貸:其他業務收入 6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1.05
借:其他業務成本 59.9
存貨跌價準備 10.7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 70.6
2.
【答案】
事項(1)的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A產品和B產品應分別進行期末計價,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A產品成本總額=500×150=75000(萬元),A產品應以合同價作為可變現凈值的計算基礎,A產品可變現凈值=500×(180-10)=85000(萬元),A產品成本小于可變現凈值,不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B產品成本總額=250×150=37500(萬元),B產品應按市場價格作為估計售價,B產品可變現凈值=250×(145-10)=33750(萬元),B產品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37500-33750=3750(萬元)。
更正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 7500(11250-3750)
貸:資產減值損失 7500
因萬興公司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所以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750×25%=937.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937.5
貸:所得稅費用 937.5
事項(2)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銷售產品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不能沖減資產減值損失,而應沖減主營業務成本,同時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10萬元(40×25%)。
更正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
貸:主營業務成本 40
借:所得稅費用 1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0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