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甲公司經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批準,于2016年1月1日開始對有關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作如下變更:
(1)將一項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改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500萬元。
(2)對某棟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辦公樓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該辦公樓2016年年初賬面價值為6800萬元,未發生減值,變更日的公允價值為8800萬元。該辦公樓在變更日的計稅基礎與其原賬面價值相同。
(3)將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由成本與市價孰低改為公允價值。該短期投資2016年年初賬面價值為500萬元,公允價值為600萬元。變更日該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為500萬元。
(4)將一項管理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0年改為8年,折舊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甲公司該管理用固定資產原每年計提折舊額為230萬元(與稅法規定相同),按8年及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時2016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350萬元。變更日該管理用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相同。
(5)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由先進先出法改為移動加權平均法。甲公司存貨2016年年初賬面余額為2000萬元,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6)用于生產產品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由直線法改為產量法。甲公司該生產用無形資產2016年年初賬面余額為7000萬元,原每年攤銷700萬元(與稅法規定相同),累計攤銷額為2100萬元,未發生減值;按產量法計提攤銷,2016年應攤銷800萬元。變更日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相同。
(7)內部研發項目開發費用的處理由直接計人當期損益改為符合條件的資本化。2016年發生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費用為1200萬元。稅法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費用的計稅基礎為其資本化金額的150%。
(8)所得稅的核算由應付稅款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上述變更均符合現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涉及會計政策變更的[除事項(5)]均采用追溯調整法,不存在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情況;甲公司預計未來期間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預計未來期間不會發生變化。
要求:
(1)上述事項中,哪些屬于會計政策變更,哪些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標明序號即可)。
(2)根據資料(2),計算該棟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辦公樓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2016年年初調整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和留存收益金額。
(3)根據資料(3),計算此項變更對2016年年初留存收益的調整數。
(4)根據資料(4),計算管理用固定資產會計變更對2016年凈利潤的影響數。
(5)根據資料(6),計算無形資產攤銷方法變更在2016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
(6)根據資料(7),判斷內部研發項目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費用是否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計算其發生額。
參考解析:
(1)事項(2)、(3)、(5)、(7)和(8)屬于會計政策變更;事項(1)、(4)和(6)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2)甲公司出租辦公樓后續計量模式變更應調增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8800-6800)×25%=500(萬元),應調增的留存收益金額=(8800-6800)×(1-25%)=1500(萬元)。
(3)交易性金融資產后續計量由成本與市價孰低改為公允價值計量應調增留存收益的金額=(600-500)×(1-25%)=75(萬元)。
(4)管理用固定資產會計估計變更使2016年凈利潤減少額=(350-230)×(1-25%)=90(萬元)。
(5)無形資產攤銷方法變更在2016年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800-700)×25%=25(萬元)。
(6)2016年度資本化開發費用雖然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關注566會計職稱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會計職稱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職稱"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