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印花稅調整發生在2005年1月,從2‰調整為1‰。當時,中國股市正在低谷徘徊,1‰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也創下新低。此后,在股權分置改革成功、投資者信心恢復等因素的推動下,中國股市步入了一輪前所未有的牛市。
進入5月,上證指數上攻至4000點,此后在4000點上下有所調整。期間央行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證監會加大對違規操作的查處力度,并幾次三番警示股市風險,但牛市故我,多重手段都未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5月29日,上證綜指最高上探4335.96點。
但印花稅一經上調,市場連日大幅下挫。6月4日,滬深兩市更分別以單日下跌330.34點和964.23點創下單日下跌點數歷史記錄。6月5日起,股市重拾升勢,四天以來基本保持連日上漲的態勢。6月8日,滬綜指收于3913.14點,較前一交易日微漲0.57%。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中國股市現階段在流通中的股票只有總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流通股票所對應的上市公司盈利只相當于每個交易日5.67億元。中國股民付出的交易費用比企業盈利還多出67%,這比賭博的賠率更大。按照國際慣例,賭場必須保證玩家48%的勝率,但在中國股市,類似的贏面僅為40%。
他解釋說,投資者購買股票,實際上是購買股權的盈利。交易費用是否過高,應當以盈利為判斷標準。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大約為每年4000億元,也就是每個交易日17億元。在印花稅上調之前,中國投資者已經把他們所購買到的盈利的56%都上繳了。在香港和紐約這樣的正常市場,這一比率應當低于5%。即使在那些經歷過經濟泡沫的國家,交易費用占企業盈利的比例也只有20%-30%。
在一個充滿泡沫的市場中,驅動市場的通常不是投資者而是投機者。投機者買入股票不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利潤,而是為了追求短期價差。中國股市的平均股價已經翻番,市場指數則曾上漲了60%。股票每月的平均漲幅都超過10%,流通股票每月平均換手2.5次,交易費用為每月0.9%。這樣,投機者的盈利大約相當于交易費用的11倍。如果上漲勢頭在短期內保持下去,投機就將持續。
談到中國政府近日提高印花稅的舉措,他說,這是一項相當嚴厲的手段。2007年前四個月,政府每個交易日日均印花稅收入達到5.3億元,再加上券商每日傭金收入4.2億元,市場平均每天付出的交易費用達9.5億元。如果成交量還保持在目前水平的話,印花稅率上調將使交易費用每天增加10.6億元,相當于調整前的兩倍。在一個正常的市場里,這樣的政策足以使市場降溫。但是,中國的市場遠稱不上正常,而投資者付出的交易費用原本就已經高得離譜。
從投機者角度看,上調印花稅的威懾力似乎還不夠。交易費用達到此前的兩倍多,但他們的預期收益仍然相當于交易費用的5倍,收益可能會遜于以往,但仍然足夠可觀。如果有足夠多的投機者相信這一邏輯,泡沫在短期內就會是自我實現的。
他尖銳地指出,泡沫頂多是一個零和博弈。在賭場里,每個人都明白這是一場零和游戲,你輸即我贏。在股市泡沫中,股票就是籌碼,而股票的價格可以持續上漲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由于所有股票的名義價格都在上漲,每個人都成為贏家。但當泡沫破裂時,股價會回落到以前的水平。因此,長期來看,股市泡沫是零和博弈。而由于浪費資源和盲目投資,它往往會成為負和博弈。
在相當長時間內,股市泡沫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人人都是贏家的幻覺,這會吸引的人進入股市。如果人們是完全理性的,泡沫就不會發生。但是,泡沫卻不斷發生,而且在大多數國家都發生過。當有足夠多的人相信自己要交好運,市場又有充足的流動性時,泡沫就應運而生了。